中国历代哲学智慧 (10).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讲 化性起伪 在这一讲中,我们讲的是荀子的思想。荀子名况,战国时赵国人。他曾任 齐国稽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是校长。这说明荀子的学问很大。我们现在说先 秦儒学,一般称孔、孟、荀。如果说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心性之学,那么荀子发 挥了孔子的礼法之学。但是在心性问题上,荀子和孟子却有不同的观点。 荀子认为,整个天地是气化变动的天地。他说:“列星随旋,日月递照, 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 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这里的神并不是指至上神的神,而是指万物自 然而然的变化发展,神妙而不测。如果仅仅这样,那么荀子的天道思想跟道家 就很相似。可是荀子又说到,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 吉,应之以乱则凶。”天有自身的规律,它不会因为人世间尧有道德,就保存 尧;桀没有道德而毁灭桀。这个观点就和整个周代的 “天命靡常,惟德是辅” 的观点不一样了。荀子的天不是德性的天,是个没有道德意志的气化流行之 物。所以天不代表真理。那么,真理来自哪里呢?真理来自于人的化性起伪。 人的性也是气化流行的天的禀赋,但这个仅仅是原材料。荀子认为,人要在天 性原材料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加工,这就是化性起伪。 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 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 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先天具有的是气化流行 的性,而后天塑造的是人为的礼义。荀子认为,人要从天性的这个基础上进行 雕琢,由自然变成人为。在荀子那里,伪是一个褒义词,它和道家的伪是个贬 义词不一样。荀子看来,性仅仅是天然的原料,还不够精致。伪是人为的加 工,才能愈发的精致,才能达到真理。 那人怎么去进行加工呢?从心灵上进行加工。荀子主张人的心要虚壹而 静。虚是指心中不要藏杂念,壹是指心里不要有三心二意,静是指心不要被欲 望所带动。其实,虚壹而静,孟子也可以讲。但虚壹而静之后,显现出来的是 人的道德本性。但是在荀子那里,人不具有先天的道德本能,因为荀子的天道 本身是气化流行的天,所以人性也是气化流行的人性。因此荀子在虚壹而静之 后,心里显现出来的并不是道德本性,而是心的一种非常清澈的认知能力。在 荀子看来,当你的心不被欲望遮蔽,你的认知才是最全面的,你的考虑就是最 周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发现,如果人和人的斗争持续下去的话,对每 个人都不利,还不如大家团结起来,成为一个群体,互帮互助,这样对每个人 都有好处。在团体中,每个人都各自承担不同的社会分工,大家相互配合,就 能成为一个和谐的群体。这就是名分使群。 理论上,人人都能看到这一点,人人都能明分使群,这样就能保证途之人 皆能成禹。但是,在实践中,则未必人人都会心灵清澈,思虑周详。于是,圣 人先能虚壹而静,先能认知到这个道理。于是圣人制礼作乐、隆礼重罚,通过 礼法进行外在的规范,促使人不断地向明分使群的方向去发展。所以,化性起 伪就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内在的虚壹而静,自我认知到这个道理,从而主动转 变;另外一条是外在的隆礼重法,自我虽然认识不到这个道理,但可以通过外 在强制让人被动转变。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