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SONY发展历史总部博物馆.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回眸历史瞬间 参观 SONY 日本总部博物馆 SONY--- 可以说是这个星球上知名度最高的电子企业 ,进过 60年的不断发展。今天的 SONY 已经成为了涵盖电子 ,通讯 ,交通 ,金融等行业的大型企业。那 SONY 为何能成功的秘 诀在那里 ?笔者最近接受了 SONY 日本总部的邀请 ,前往东京参观 SONY 总部。做为 SONY 总部大厦内最有特色的一部分的 SONY 博物馆 ,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 在博物馆内 ,笔者了解到 SONY 创建在, 1946 年战后的一片残垣断壁上, 38岁的井深大 和25 岁的盛田昭夫凭着四处筹措的 19万日元现金,成立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索 尼人说 :正是这两位天才的联袂,才有了今天的索尼。 “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 Sony 的前身。 创业之初, 两位前辈便将公司目标定位于 :建立一个自由豁达的理想工厂,以技术为本, 成为一个真正具有活力的公司。这一宗旨至今仍被公司脉脉传承着并被不断地充实完善。 早期 SONY 工厂生产的扬声器 ,喇叭 ,话筒等声音设备。 1945 年 SONY 工厂生产的 ,现在的人都无法想象最早的电饭煲会是这个样子的。 当时,与其说是公司,还不如说是一个明快、乐观的年轻人团体,他们夜以继日,不辞 辛劳地紧张工作。工作场所只是一间“任凭野风肆虐的简陋小屋”,条件异常艰苦。 1946 年5月公司正式挂牌时,总共二十几名职员,机械设备有,材料奇缺,工具完全自制,焊枪 自不必说, 改锥是用从战争废墟里捡来的摩托车弹簧做成的, 购买线圈这样的事连想都不敢 想,只能自己缠。 最大的问题是资金, 这方面多亏了盛田昭夫的父亲盛田久作工门以及各方 友人的帮助才得以运作起来。 公司正式成立了, 租赁厂房又是件难事, 因为处于战后的混乱 之时, 寻找出租的房屋是十分困难的。为此, 工厂几易其所, 每次搬迁都能构成一幅悲惨的 画面,最终定居在位于品川御殿山的一个破旧不堪的简易厂房里,那里一直被“日本汽化 器”公司当做职工食堂——这就是现在的索尼总公司所在地。 不知道那几位先辈当时是否想 到几十年之后这里会矗立起令世人瞩目的索尼大厦 ! 东京通信工业出航时, 惟一拥有的财富就是领导者超凡的智慧和优秀的技术人员。 他们 坚定不移地做别人不做的事情,或者感到极其困难的事情。他们只有一个念头 :想方设法做 下去,以维持生计。公司接到的第一宗大业务是驻日美军要求对日本过去的 NHK 的播音室 加以改造。 而这宗业务对东通工来说,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机。 业务接过以后, 怀特哈斯 (美 方)每天都要催促一次,最终由于不放心去了一次工厂,结果被这个破旧不堪的简易工厂吓 跑。怀特哈斯大为恼火,他却没想到,东通工竟然把活干得非常漂亮。 东通工要生产自己的产品了。 他们仅凭当时 《工学》 一书中的两行极其简单的记述就决 定研制录音机。 当时在日本还没有任何人想去生产它。 当时井深时刻琢磨要生产出一种有别 于政府机关和广播电台, 且又面向大众消费的商品,于是就想到了录音机。 想到就做, 这是 东通工的企业文化。在《音响工学》一般书里有这样一句记述“ 1936 年,德国 HEC 公司在 塑料上涂抹磁性材料, 发明了录音机”, 仅凭这一句简单的话, 他们就动手干了起来。 最初, 他们采用高顺性磁铁进行了实验, 费了好大的劲儿, 才用药臼将磁铁捣成粉末, 将磁粉加入 饭粒,弄成糊糊,然后再往 8毫米的纸上涂,结果发出的只是“吱吱”的杂音。后来经过无 数次的实验发现, 磁粉越细越好, 但是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技术才能将磁粉弄得更细。 再后来 竟通过一则“雪花膏”广告的启示, 想到这家化妆品公司一定会有将磁粉弄细的技术。 盛田 拜访了蝴蝶化妆品公司的社长。当他说明需要 3000 或4000 筛号细的粉末时,蝴蝶化妆品公 司的社长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幽默地说 :如果我们生产出那么细的雪花膏的话,女士们 只要往脸上一抹,就会因为太轻而成为粉尘飞掉,怎么能够涂到脸上呢 ? 1947 年、贝尔研究所发明了晶体管,这一奇迹般的器件注定将改变世界。但在当时, 人人都认为它仅能应用于简单的助听器, 索尼却不这么认为, 相信它有更大的潜力“一个晶 体管可代替一个巨大的、 发热的且寿命短暂的真空管,这就可以制造更小型、更省电、 更坚 固、更便利的产品” 诸如此类的失败试验比比皆是。 东通工也正是经过千百次的失败而大致掌握了要领, 终 于在 1949 年 9月第一号实验品试验成功,紧随其后就有了 G 型、 A 型试验品,就这样,向着 首批国产磁带录音机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 60 年代终于开发出世 界上第一代晶体管小型磁带录音机“ PV—101 ”,替代了十九世纪发明的留声机。 经过几十 年

文档评论(0)

jinxuet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