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四章 维塞尔和庞巴维克的经济学说 ——边际革命的深化和扩展(之一) 第一节 维塞尔的经济学说 一、维塞尔的生平和著作简介 1、维塞尔的生平简介 维塞尔(Friedrich Freihere von Wieser,1851—1926)生于维也纳的一个将军和男爵的家庭。1874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法学院。1875—1877年,同庞巴维克一起赴德国留学,师从历史学派大师罗雪尔、尼克斯等人,但后来二人都没有走上历史学派的学术道路。1884年,维塞尔进入布拉格大学任教,1889年,成为该校政治经济学教授。1903年,门格尔退休以后,维塞尔接替门格尔的教席,一直到1922年。1917年,维塞尔进入上议院,曾任奥匈帝国最后两届内阁的商业部长。 与岳父门格尔和妹夫庞巴维克不同,维塞尔常常远离各种理论论战,但其理论视野却远远较前两者开阔,除了研究经济问题以外,他常常讨论各种社会学的问题。 2、主要著作 ⑴《经济价值的本源和基本规律》(1884)⑵《自然价值论》(1889,1893英译) ⑶《社会经济学》(1914,曾一直是维也纳大学的标准教材) 二、边际效用:商品价值的决定 1、效用是价值的本源,“稀少”是构成价值的特殊动力。 就单件物品来说, (ⅰ)其效用随着需要满足次数的增加而递减,人们根据财物对自身的有用程度来评价其价值的大小。 (ⅱ)如果物品有几种用途,但用途相互排斥,其价值由最重要的那种用途来决定。 假定一个人有一件财物,且其提供的效用为10,则整批财物在每一点的价值表现如下: 当他拥有的财物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件时, 其价值为 1×10 =10 2×9=18 3×8 =24 4×7=28 5×6=30 6×5=30 7×4 =28 8×3=24 9×2=18 10×1=10 11×0=0 从单个享受增量来计算: 10 9 8 7 6 5 4 3 2 1 0 就整批财物来说,总享受量为: 10+0=10 10+9=19 19+8=27 27+7=34 34+6=40 40+5=45 45+4=49 49+3=51 52+2=54 54+1=55 55+0=55 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损失的价值为(负数): 10×1-10=0 10×2-19=1 10×3-27=3 10×4-34=6 10×5-40=10 10×6-45=15 10×7-49=21 10×8-52=28 10×9-54=36 10×10-55=45 10×11-55=55 总享受量与损失量正负相抵,则余数即为价值量: 10-0=10 19-1=18 27-3=24 34-6=28 40-10=30 45-15=30 49-21=28 52-28=24 54-36=18 55-45=10 55-55=0 就整批消费品来说, (ⅰ)在需要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供给越大,边际效用和价值就越小。 (ⅱ)在X件相同财物中,其中任意一件都有第X度效用的价值,合在一起就等于这个价值的X倍。 (ⅲ)随着物品数量的增加,总价值量(和总效用量)会呈现为一个从小到大,然后又从大到小,以至于零的不规则现象。总价值量先升后降,而总效用量有得有失,所得不断增加,所失也不断增加,二者相抵的“余额”则为价值量。 三、归属论:生产要素价值的决定 ⑴生产要素的价值决定原理同消费品一样,是“效用和稀缺性”使其具有价值。 ⑵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共同创造了产品,产品的价值应当“归属”到每个生产要素上去。 ⑶应当计算各生产要素对生产产品所作的贡献,收益应当与贡献一致。 (价值归属论)价值分配论 第二节 庞巴维克的经济学说 一、庞巴维克的生平和著作简介 1、生平简介 庞巴维克(Eugen von B?hm-Bawerk,1851—1914)生于莫拉维亚(今为捷克共和国领土),父亲为政府高官。庞巴维克与维塞尔是中学和在维也纳大学的同窗,他们一起去德国留学,一起回国担任公职,后又在维也纳大学共事。1880年,庞巴维克与维塞尔的妹妹结为夫妇。从1881年起,庞巴维克在英斯布鲁克大学任9年经济学教授。1889年进入财政部任职,并于1895、1897和19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