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文本,再现精彩.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读文本,再现精彩   案例背景:   为参加市“两课”评比,组里杨老师执教了胡适的《我的母亲》,这是一篇写人的叙事散文。胡适的作品是第一次在职高教材中出现,与鲁迅、郭沫若等名家相比,学生对胡适是很陌生的。作为语文教师,笔者也只是在读大学时才接触胡适,曾读过他的《尝试集》,但他的散文也还是第一次接触。相对于名家经典作品,网上对胡适,的《我的母亲》的解读很少。杨老师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进行了第一次教学。纵观整个课堂,文本《我的母亲》只是个引子,学生不需要解读文本就可叙说并抒情。听完课,笔者的感觉是”老师教了学生知道的东西,学生不知道的却没有涉及”。另外,杨老师的课堂教学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像是一堂思想品德课,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执教者没能准确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说,这篇散文该“教什么”以及“怎么教”。   案例呈现:   一、导人   音乐《烛光里的妈妈》营造氛围。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你的母亲。   学生发言:宽容、勤劳、朴素无私、坚强。   老师点评。(以为学生会用伟大、唠叨来评价)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从具体事件中分析母亲的品性,读懂母亲的形象。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写法。   3通过对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三、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胡适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概括)   2学生自读课文,交流回答。   (严厉、慈爱、聪明、坚强)   四、研读课文   1跳读写母亲的段落,从文中选择一句话来概括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哪些事情表现了母亲的这些品质。   3“我”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情感?找出充满这种情感的语句读一读,并谈谈体会。   教师点拨,插入胡适及其母亲的相关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   五、生活采真(结合,品味人间真情)   1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呢?   2请回忆你母亲对你影响很深的一件事。   六、抒情吧   1请以作者的口吻,对文中的母亲说一句话。   2请以自己的口吻,对自己的母亲说一句话。   3请你对天下的母亲说一句话。   案例分析:   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正确、有效、有价值,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评价教师的“教”,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其首要的标准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适宜。那么,《我的母亲》学生到底应该“学什么”,教师应该“教什么”,也就是说根据什么来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下面以《我的母亲》为例,谈谈笔者的看法。   这是第一次的教学,整个教学流程是完整的。教学中也出现了感动,在回忆“母亲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一件事”这一环节时,学生在哽咽中叙述了自己母亲的点滴。但从课堂学生的反应来看,学生是没能进入课文,对课文没有深入的理解,更不要说是读懂了这位母亲。这篇散文篇幅较长,课堂容量很大,学生没有充分预习,只是在早读课把课文读了一遍,加上课堂的四十分钟,学生根本无法将文本吃透。预设时想把书中的母亲与生活中的母亲联系起来,因此,教学重点是感受母亲这一形象。让学生体会母爱,这很好。但是,学习胡适的散文、仅仅是体会母爱,这适合吗?到位了吗?我们知道,《我的母亲》是一篇散文,从散文自身看,它有“质的规定性”,这“质的规定性”就是情感。散文的基本特征是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也就是说,我们学习散文,是把重点放在散文所描写的对象上呢,还是把重点放在通过对象的描述所抒发的作者的情感上呢?换句话讲,是看母亲的形象呢,还是看体察母亲的那个人、那个人的心情呢?小说是记事写人的,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点,那记事写人的散文教学也是落实在人物形象上吗?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意识到,课堂上把全部精力聚焦在描写的对象上,聚焦在“母亲”是不正确的。   从执教者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因为时间仓促,杨老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够深入,没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而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决定教学的有效度。对《我的母亲》这样的自传体散文,笔者认为应从自传体散文的特点“真实、生动、概括”入手进行深入解读和欣赏。体悟感情、理解内容与赏析语言的完美结合才是语文课的本色。   鉴于以上认识,笔者谈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胡适自幼丧父,又值家道中落,母亲在困境中担当起了生活重任。在那个封建大家庭中,他的母亲承担着多重角色,他母亲二十三岁便成了寡妇,母亲一方面要把胡适抚养成人,同时,作为后母,她还要照管丈夫前妻留下的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又不甚懂事的儿子儿媳,这就使得“母亲”的处境十分艰难和尴尬。这种生活的痛苦,胡适自己都说“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胡适是伟大的,他的母亲更是伟大的中国母亲。笔者是位母亲,胡适母亲的点滴震撼了我,但对于我们的学生,他们对胡适更是非常陌生,十六七岁的他们也许能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