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文学观.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柳宗元的文学观 柳宗元是中唐时期杰出的“文章之 士”,在文学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他的 文学思想观点和创作实践, 不仅引领了当时 文坛的新风尚,而且对中国当代文学也有着 非常重要的启示和作用。 柳宗元的文学观点,归纳起来,有如下几 条 “文以明道”说 “文以明道”说是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 师道书》一文中提出来的。“明道” 一词, 南朝齐梁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刘勰早就提到 过。柳宗元对刘勰“明道”说作了更进一步 的发挥:“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 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熄 熄,务彩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 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 ” “及长,乃知”的意思,一是说明他通过 自己的写作与文学实践, 才慢慢地明白了这 个道理;二是说明他通过后天的学习与借鉴, 才逐渐地明白了这个道理。 柳宗兀的“文以明道说,是一种文、道 并重的“二元论”观点。 写文章的目的是为 了 “明道”,“道”借助于文章而更加鲜明, 文章因为“道”而更加显着。 它与北宋时期 理学的代表人物周敦颐所讲的“文以载道” 观点,把“文”当作“道”的载体,甚至看 作纯粹的舆论工具,有着很大的不同;跟南 宋时期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所讲的“文便 是道”观点,主张“文道一体”,混淆了 “文”与“道”的界限, 有着更加明显的区 别。 非常难能可贵的是,柳宗元不仅在口头上 宣讲“文以明道”,而且将其付诸于实践。 柳宗元在〈〈寄许京兆孟容书》中指出:“唯 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 利安元元为务。”他坚信自己和王叔文等人 所实行的政治改革,是正义的事业,是符合 国家与老百姓利益的行动,始终不愿改变自 己的政治主张和远大的理想, 更为广泛地钻 研古今典籍,并加以批判性地吸收与借鉴, 因而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学修 养。他勇敢地拿起笔来,写下了大量的理论 着作,愤怒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大胆宣传 进步的政治观点;并继续高举散文革新的大 旗,写出了许多优秀的山水游记、诗歌和辞 赋,从而在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留下了光华 璀璨的一页。 “辅时及物”说 “辅时及物”说,是柳宗元在〈〈答吴武陵 V非国语>书》一文中提出来的。“辅 时”一一即有利于、有助于时代;“及 物”一一即跟事物相联系。 所谓的“辅时及 物”,是在“文以明道”的基础上,要更进 一步地贴近现实,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 与时俱进,服务时代、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辅时及物”说,在文学实践上具有重要 的意义。因为文学创作的根本源泉是生活, 而不应是某种理论概念的教条。如果文章所 表现的只是作为观念的空疏的“道”, 而没 有生活实践为基础,那怎么能创造出真正优 秀的文学作品呢? 刘勰的基本文学思想,主张文章要“衔毕 反对“诡奇”、“淫糜”等为争一句之奇而 穷思力索,主张“夸饰有节,饰而不诬”的 写作原则。认为文章的写作过程是一个自然 而然的过程。文学的任务是要“写天地之辉 光,晓生民之耳目矣”。文学的社会作用在 于起到“顺美匡恶”。因而反对“无所匡 正”、“无益时用”的文学。 佩实”,“质文并重”为了达到这一要求, 佩实”,“质文并重”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 柳宗元极力提倡“辅时及物”,他本人也 撰写了许多这样的文章,如:脍炙人口的〈〈捕 蛇者说》,揭露暴赋酷役对人民的残害,竟 然比异蛇还要厉害“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 风者得焉。”〈〈驳复仇议》针对徐元庆替父 报仇的案件,从“刑而后旌”和“亲亲相仇” 两个方面,提出“刑”或“旌”必须符合国 家法典,切合实际,无论官民,当刑则刑, 当旌则旌,但必须刑旌分离,二者不可同用 于一人;同样“亲亲相仇”者也是无视国家 法典、无视客观实际的错误行动,为官者只 有依法行政,为民者只有遵守国家法典,才 能消除“亲亲相仇”的隐患, 达到为国分忧 为民除害的目的。《敌戒》阐明了 “敌存灭 祸,敌去召过”的道理,指出“敌去而舞” 将会招来更大的祸害,提醒人们应当居安思 危,希望宪宗不要“废备自盈”。事态的发 展果不出柳宗元在文中所料,元和十五年, 唐宪宗就被宦官陈弘志等杀掉。文章反复地 阐述了事物相反相成、矛盾相互转化的道理, 体现了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对当今社会 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褒贬讽谕”说 “褒贬讽谕”说,是柳宗元在〈〈杨评事文 集后序》一文中提出来的观点。“煲贬讽谕 说,所强调的是写作的文体,他将所有的文 章、作品,笼统地归纳为以“褒贬”为主的 和以“讽谕”为主的两个大类。 柳宗元在这篇序中指出:“文之用,辞 令褒贬,导扬讽谕而已。虽其言鄙野,足以 备于用,然而阙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动时听, 夸示后学,立言而朽,君子不由也。故作者 抱其根源,而必由是假道焉。”他认为,文 章的作用,就是通过言论辞语来进行表扬或 批评,采用比兴的手法来进行讽刺劝戒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