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疹伤寒知识剖析.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斑疹伤寒 概述 斑疹伤寒( scrubtyphus),是由斑疹 伤寒立克次体( Rickettsiatsutsugamushi) 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鼠类是主要的传 染源,以恙螨幼虫( chigger)为媒介将斑 疹伤寒传播给人。其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 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被 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焦痂( eschar)等。 概述 立克次体是1910年由 Ricketts从389例斑 疹伤寒病人血液中发现的 1913年, Prowazekii从患者中性粒细胞 中也找到了病原体;此二人都在研究斑疹 伤寒中牺牲。为纪念他们遂将流行性斑疹 伤寒的病原体命名为普氏立克次体 Rickettsia prowazekii 概述 ■1927年日本学者取患者的血液注射入家兔的 睾丸内,数日后见睾丸红肿,组织涂片经 染色后镜检发现在细胞内有多形性小体。 这种多形性小体可传代感染,使被感染动 物发生相同的疾病。这种多形性小体曾被 命名为东方立克次体 概述 斑疹伤寒分布很广,多发生于亚洲的太 平洋地区,其中以东南亚为主要流行区。 日本、朝鲜、缅甸、斯里兰卡、越南、泰 国、柬埔寨、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 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在南太平洋沿岸、岛 屿以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各岛屿的地区和 国家是斑疹伤寒的流行区。 概述 在中国,斑疹伤寒多见于广东、福建 广西、江西、湖南、云南、四川、贵州、 西藏、安徽、陕西、江苏、浙江、山东 台湾和海南等省、自治区,沿海地区和岛 屿居民的发病率较高。 概述 1948年在中国的广东省广州市首次成功地从 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证明中国是斑疹伤寒流行区。东南部的沿 海地区陆续有发现斑疹伤寒的报告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医学工作者对斑疹伤 寒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了大量研究 权得了很大成绩,使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已 明显降低 病原学 人类立克次体病可分为5大组 ①疹伤寒组含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②斑点热组含斑点热、马赛热、澳洲蜱型斑疹伤寒、立 克体体痘症 ③恙虫热组含恙虫病 ④Q热组 含Q热 ⑤阵发性立克次体病组含战壕热 在我国已经发现的有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 斑疹伤寒、恙虫热和Q热。 病原学 立克次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 ①需在活细胞内生长,代谢衰退的细胞内生长旺盛; ②具典型的细胞壁、有DNA和RNA,呈短小、多形性 球杆状,染色后光学显微镜可以见。 ③除Q热、战壕热的立克次体外,均与某些变形杆菌 (OX19、OX12、OⅹK株)有共同抗原,故可进行 外斐反应(变形杆菌)协助诊断。 ④对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族、氯霉素等敏感 ⑤其毒素属内毒素性质,为主要致病物质 ⑥耐低温、干燥,对热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病原学 ■普氏立克次体呈多形性球杆状,大约0.3-1×0.3 04μm,最长达4mG,可在鸡胚卵黄囊及组织 中繁殖。 有两种抗原:①可溶性抗原,为组特异性抗原, 可与其他组的立克次体相鉴别;②颗粒性抗原, 含有种特异性抗原。 近来发现普氏与莫氏立克次体的表面有一种多 肽Ⅰ,具有种特异性,可用以相互鉴别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