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初中课文:定风波古诗语文教案-.pdf

【配套K12】初中课文:定风波古诗语文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配套 K12 教育资料 初中课文:定风波古诗语文教案 定风波 苏轼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苏轼的生平与思 想。 2 、学习“知人论世”鉴赏诗词的方法,理解此词的内 容以及多种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诗词的能力,在读中品味其思想感情。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抓住关键字词、关键句子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赏析关键字词、关键句子,了解作者处世态度。 2、理解此词的主旨以及多种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深入挖掘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胸怀,感悟词人“也无风雨也 无晴”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配套 K12 教育资料 配套 K12 教育资料 1、诵读法 2、讲授法 3、问答赏析法 4 、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看一副对 联“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 。同学们想一想, 对联中的“名父子”指的是谁?“古祠堂”又指的是哪个地 方?是的, “名父子”指的是三苏, “古祠堂”指的是三苏祠。 这幅对联就是三苏祠大门的对联,它肯定了三苏父子在文学 史上的地位,而三苏中尤以苏轼的文学成就最高。所谓“江 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而苏轼就是这样独领风 骚数百年的人物。 在我国的成语当中有这样一句 “苏海韩潮” 就是以苏轼和韩愈为典故来形容艺术文峰浩瀚博大,气势雄 拔,苏轼为后人留下四千多篇散文,两千七百多首诗,三百 六十多首词,可以说是我国文学遗产最多的作家之一。同学 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文章千古,精神千古的北宋大文 配套 K12 教育资料 配套 K12 教育资料 豪苏轼苏东坡的这首《定风波》 ,再一次来感受他词中豁达 的胸襟。 解题 1、作家简介 明确: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 杰出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 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 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 人黄庭坚并称“苏黄” ,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 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屡遭贬谪。苏轼晚年总结自 己的一生,曾作诗: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2、解读小序,了解写作背景 雨具:借代,指拿着伞的仆人。 故:交代写作缘由。 宋神宗元丰五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已 第三年。 本词因自然现象, 谈人生哲理, 《东坡志林》说:“黄 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亦曰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 因往相田。” 在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词来,于简朴中见深意, 寻常处生波澜。 读 1、学生齐读 配套 K12 教育资料 配套 K12 教育资料 诵读要求: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莫听 / 穿林 / 打叶声,何妨 / 吟啸 / 且徐行。竹杖 / 芒鞋 / 轻 胜马,谁怕?一蓑烟雨 / 任平生。 料峭 / 春风 / 吹酒醒,微冷,山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阿里巴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