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0
- 0
- 约3.12千字
- 2020-11-27 发布
文档工具:
-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目的、意义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它不再是
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中,而是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把知识变
成自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毫无疑问,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
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
重要途径。有资料表明, 多达 80%的课堂时间用于提问和回答,从某种角度
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受激回应,教师再对回应作出反应的
过程。
为了改变旧的提问方式,提高提问的质量和效果,我就桃园小学中高
年级老师课堂提问的现状和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三——六年级的全体
老师和学生发放调查表共( 480)份,收回有效表( 470)份,获得了第一
手资料。
二、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 1)关于教师提问
①提问的频率
表 1
科目
课次
提问次数(大约)
平均
语文
7 节
140
30次/节
数学
7 节
280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每节课教师最少提问
14 次,最多提问 91 次,
平均每节课提问次数多达 30 余次,这一数据与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基本相
符。如此高的提 率 致了所提 的“小” 、“碎”、“浅”。例如:有位
教 在教同分母分数加法例 的 :
[ 例 1] 有一堆煤,第一天用去它的 2/9 ,第二天用去它的 5/9 ,两天一
共用去 堆煤的几分之几?
:(1) 来 ?( 2) 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3) 位“1”是 ?( 4) 段 怎么画?( 5)用什么方法 算?( 6)怎么列式?( 7)等于多少?( 8) 什么用加法做?( 9)分数加法的意 是什么?都是把
什么??( 10)你会背 ?( 11)怎么 算?( 12)你能 出 算的道
理 ?( 13)同分母分数加法的 算方法是??你不同意 种解法?(
14)
有 的解法?怎么算的?( 15)同分母分数加法的 算法 是什么?
如此高 率、程式化的提 限制了学生思 活 的空 ,剥 了他
、体 的机会,学生只能亦步亦 地跟在后 了,完全 失了学 的
自主性,主 性和 造性。
②、提 的目的性指向
一级编码
二级编码
总数
占提问总次数( %)
指向
获得问题结论
501
%
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212
%
内部
合计
713
%
指
课
提醒
33
38%
10
%
向
堂
惩罚
问
管
激励
53
%
题
理
合计
96
%
的
外
获取信息调节教学
59
%
部
合计
155
%
由上表而知,有 % 目的是指向 内部(即用于 得 ,引 思
考),%的 目的指向 外部(用于 堂管理、 教学) , 得
而提的 最多,占了 数的一半以上,而引 学生 行思考的 ,
总数的四分之一也不到, 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对知识结论的重视程度较
高,对过程和方法的重视程度不够。用于课堂管理提问占总数 %,有的以问
代管的做法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例如:用提问来提醒做小动作或看
其他书等注意力不集中的的学生,学生顺利回答问题时,教师往往会让学
生失望地坐下,这属客观上的不良行为。
表 3
提问水平
数量
百分率
知识
308
62%
理解
57
%
应用
48
%
分析
49
%
综合
22
%
评价
13
%
由表可知,我校教师的课堂提问中, 62%问题思维水平停留在知识水平,
对学生思维能力有促进作用的理解、应用和分析水平的提问总共只有 %,而
对学习和创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帮助的综合评价水平的提问
仅仅占 7%。
( 2)关于学生回应
1、学生应答方式
表 4
学生回答方式
总数
百分率
集体齐答
171
%
讨论后汇报
1
%
个别回答
125
%
学生回答方式中,集体齐答占总数一半以上,集体齐答方式主要用来
校对答案,征求意见,吸引注意力,活跃气氛等。
2、学生不回答教师提问的原因
学生不回答教师提问原因有以下 8 条:
①老师提出问题太难我不会;
②我害怕答错被老师、同学取笑;
③老师给时间太短,没有及时思考;
④老师提问的话太难懂,不明白;
⑤没注意听清老师的提问;
⑥胆小,怕发言;
⑦经常举手老师不叫我;
⑧经常发言,再发言怕同学说我爱出风头。
3)关于教师对学生答问的评价或态度
数据表明,“学生答完后评价”“中途插话”“学生答完后征求其它意见”
是教师理答三种主要方式: “不理睬”、“机械重复”和“终止发言”占总数
的%,由此看来,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方面做的较好。
三、建议与对策
根据调查所掌握的情况,本人认为,要提高老师的提问质量和效果,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适当延长问题的解答时间(思考时间)
延长问题的解答时间,首先要求教师在清楚了解学生认知“已知区”
的基础上,明确把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