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8单元 23每逢佳节倍思亲(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VIP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8单元 23每逢佳节倍思亲(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4 23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一篇典型的文包诗。课文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文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介绍了诗的写作背景和缘由。第二部分则是王维真情流露而写下的诗。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重”的读音。指导“佳、幼”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体会“文包诗”的特点,通过诗文对照,抓住一些关键词,借助语境、联系生活等方式,揣摩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感情。  3.抓住文中对比描写的语段精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天各一方、思绪万千、更加”等词语表达的情义,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  4.对比朗读文中饱含情感的句子,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对比阅读”的读书方法。  【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体会诗人身居异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抓住文中对比描写的语段精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天各一方、思绪万千、更加”等词语表达的情义,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  【难点】  1.结合“文包诗”的特点,诗文对照,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在角色体验中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2.对比朗读文中饱含情感的句子,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对比阅读”的读书方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已经接触过,但对于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缘由却不清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将故事短文与古诗对照起来阅读思考,借助短文,理解诗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感情。要通过反复指导朗读,感受诗人内心的激动与神往。诗中所表达的思亲之情学生一定也曾有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师准备】  1.检查预习单,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2.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完成预习单。(收集关于重阳节、王维等资料)  2课时 第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多音字“重”的读音。指导“佳、幼”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体会“文包诗”的特点,通过诗文对照,抓住一些关键词,借助语境、联系生活等方式,揣摩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感情。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体会诗人身居异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难点】  结合“文包诗”的特点,诗文对照,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在角色体验中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方法一  板书课题,了解出处,导出古诗。  1.教师板书课题(重点规范指导“佳”的写法和注意事项。)齐读课题。  2.这句诗出自哪首诗?(教师出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范读、生齐读。  3.师生交流王维的资料,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  过渡:都说诗缘情而发,每一首诗都寄托了诗人的一种情感。关于这首古诗,又隐藏着一段怎样感人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少年时的故事吧!  [设计意图] 从“佳节”入手,回忆学生欢度佳节的情景,然后,笔锋一转,揭示王维在重阳佳节的感叹,引出课题,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方法二  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熟悉吗?哪儿见过?(课件古诗)  [设计意图] 从儿童的生活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想像,促进学生感悟,朗读时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学生练习时充分利用课文插图以及课外活动经历等资源,鼓励他们用上课文中的一些词语,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3.板书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检查自学。  (一)回顾课文,自定目标,自找方法。  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大声地朗读全文。注意读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读完了课文,再看看这首诗,你有什么发现吗?  指名说。(引导学生找到诗句与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  3.教师解说“文包诗”。  4.像这种类型的课文,你们还读过哪些?(学生纷纷说出《英英学古诗》等)  5.师:你认为学习这篇课文该完成哪些任务?  预设:(1)正确地认读生字词。  (2)把课文读好。  (3)领悟课文里的意思。  (4)能熟练地背诵古诗。  (5)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  (板书:读、悟、解、背)  6.同学们,这既是要完成的任务,也是我们读懂课文的方法。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文档评论(0)

高江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