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古镇游记散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桃花潭古镇游记散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首千百年传诵的古诗,让我心生名诗出地之游,寻访古镇桃花潭,寻找诗仙当年的踪迹。 桃花潭古镇即桃花潭景区, 座落在青弋江桃花潭 的水岸边(万村古镇),占地面积约 10000 亩,景区自 2010 年开始规划建设, 经过近几年桃花潭人的精心打 造,成为集旅游观光,李白诗文化,万村古镇研究,千年龙舟赛事(每年端午节举行赛事,据说自明朝至今没有中断)的古民宿旅游的集散地。旅游观光项目逐年增加,游客人次年年提升,己经是皖东南地区最 理想的旅游度假首选地, 以“寻千年古镇,探李白诗魂 ” 为主题,吸引来自世界和全国各地的游客。 桃花潭景区,以三大古建筑群为代表, 温藏着千年历史文化底蕴,向四面辐射。再加上现代人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历史文物的保护,巧夺天工的打造,景区呈现出 “古镇古景再现, 古街老铺售卖, 民居民宿参观等独有的游览创意,让你耳目一新,一探究竟。 桃花潭景区,汪伦墓地是该景区的主要景点, 并与李白乘船的渡口比邻。陵墓门前方树立着男女唐朝 人形象的白玉石像和石马,把整个墓地衬托的庄严肃 穆,使游客立即有身临其境之感。墓地四周古树芲柏 林立,坐北朝南,风水极佳。墓碑上详细记载了汪伦 的人生经历,与诗仙的友好交往,并记载了该墓葬随 朝代更迭的破坏和保护,使人览后,如梦初醒,原来 如此。览此墓 “如做了一回唐朝人, 与诗仙醉了一壶酒, 于汪伦渡了一次河 ”。 回转墓地,来到桃花潭石壁上的观潭亭, 扶栏眺望对岸,跳岸歌声渡口,人声鼎沸,水岸石铺榔声四起,村妇洗涤笑语,清潵的潭水,流过脸前,不知洗去多少年她们的忧伤,携带着他们美好的愿望流向远方 再望古镇,明清古建筑群,尽收眼底,马头墙,黑色瓦面的徽派建筑,静静的彰显往日古镇辉煌。破旧缺角的墙体,记载千古日月风雨的摧残,参天的古树用年轮数着岁月,用不屈不挠的生命,成为古镇的有生命的证明。 踏岸歌声渡口, 人来人往,上下渡船的人络易不绝,船老大的号子声,回荡在青弋江两岸, “哎,过河了,快上了,一路走好了,下次再来了 ”宏亮的号音,穿过了清弋江河岸的古镇,渡船上的人,望着东流的桃花潭水,情不自禁地都 “踏岸歌声 ”了。 在号声的陶醉下, 亭子迎来了一位老人, 听口音是本地人,我便笑着问: “请问您是本地人吗? ”“是。”老人家笑着望着我: “你是外地的? ”我点了点头。我接着说:“这里风景真好, 老人家能说一说桃花潭的故事吗? ”他仔细看了我一眼, 示意我坐下,然后娓娓道来: “不瞒你说,我姓翟,桃花潭镇在唐朝叫万村镇,对面是翟家,是陈友谅的后代。传说陈友谅被朱元璋打败后,分支家人来到这里后,改陈姓为翟姓生存繁 育下来,所以这里翟姓人很多, 解放后又为桃东公社, 建设陈村水电站时,改陈村镇,现今为开发桃花潭两 岸旅游更名为‘桃花潭镇’ 。先生,请随江水往下看, 从这里往下游十里是章渡镇,那时从桃花潭,到桃花 渡口(下一渡口名),有十里桃花, 而汪伦是万村的首 富,与李白在京师科考相识,结为好友。在李白落魄 之际,汪伦诚挚相邀下来到万村,看到了十里桃花的 美景,走过万家酒店的闹市, 在与汪伦相处的日子里, 对酒当歌,好不尽兴,就在离别之际,踏上渡船乘舟 欲行,望着桃花潭清潵不见底的水,回望汪伦岸边招 手别离的情,出口成章,成为千年绝句,我们这里的 男女老少都会朗诵。 先生,千百年来,我们这里的人, 都以这首诗为荣耀,传说着汪伦与诗仙的故事,这古 镇的花花草草都记着他们, 先生,我往潭的上游走了, 对面还有翟家大祠, 你去看看吧。 ”我被老人的简单陈述感动,送别了老人,踏上了渡船,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欣赏了 “踏岸歌声 ”字匾,寻着古人的足迹,数着脚下被岁月磨得发光的石路,笑问着古铺小二,或别开洞天,或惊叹不已,或谈古问今,怀着最大的期待,到达了翟家大祠。 翟家大祠(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气势雄伟,集徽派建筑的所有工艺,雕梁画栋,殿深堂大。祠堂 存有翟氏宗谱,立存祖宗牌位,祠堂的左右两壁,张 贴家法家规和祖训,正堂照壁悬挂祖宗画像,让人肃 然起敬。整个祠堂宣誓着翟姓家族兴旺发达、衰落的 历史,也是皖东南建筑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好的祠堂, 游览后叹为观止,不往此行。 桃花潭古镇上的文昌阁与翟家大祠交相呼应, 据说在两地之间建有八座牌坊群,见证翟氏后人的丰功伟绩。可惜这些宏伟的建筑,只有随着人们的传说,去追忆,去想象,去惋惜了。 桃花潭镇,还有许多古迹 (如双荷塘等) 都已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但存留下来的古建筑,都说明了桃花潭人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和坚强的责任。如果没有他们的执着和保护,就没有今天的汪伦墓,翟家大祠、文昌阁;如果没有他们的传承,就没有今天 桃花潭镇的人文和许多民间传说,他们是桃花

文档评论(0)

zdq1234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