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第二课时教案和教学反思.pdfVIP

《再别康桥》第二课时教案和教学反思.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别康桥》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探讨诗歌的内容,深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知人论世,深入把握诗情。 教法学法:朗读法,点拨法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再别康桥》第一课时已从意象方面把握诗情,但仍需知人论世,从写 作背景方面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情感,同时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品味诗歌的美。 教学环节: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探讨诗歌的内容,深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2.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分角色朗读,再读课文,回味情感。 点评学生的朗读,评语可参考: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 声情并茂,很棒! 三、知人论世,通过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情感。 1928 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康桥,即剑桥, 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于1921-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 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 年徐志摩回国 前夕,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如今又要和它告 别了,自然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1)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他曾动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 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了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 理想”。 (2)康桥:诗人爱之梦追寻的地方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在那里,他结识了影响他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一个重要女性——林徽因。 (3)康桥:诗人自由之梦飞翔的地方 在那里,他与英国伟大的哲学家罗素相识,与文学家狄更斯结为朋友。 (4)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 在那里,他遇到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大师的影响。 (5)徐志摩的“康桥系列”书写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康桥,再会吧》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 留下佳作《再别康桥》 四、进一步分析诗歌的内容,品味诗歌的感情。 1.第一节和第七节有什么异同? 同—①走,来:刚刚来到就要匆匆离开 ; ②云彩:轻、飘、飘飘渺渺、美丽 情感:难舍难分,离别伤感 异—①轻轻的:怀着美好的愿望和期盼 ②悄悄的:离开时的哀伤无奈 ③招手、挥袖:表面上显得洒脱飘逸,实际上蕴含着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 2.为什么徐志摩对康桥有无限欣喜和眷念之情? ◎人生理想的追寻与幻灭 。 因为徐志摩是纯理想主义者,追求“爱、美、自由”,在剑桥留学期间,积极追求个 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在中国建立英国似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想。但事与愿违, 当时的中国,列强割据,军阀混战,百姓涂炭,社会现实如此残酷,不可能实现他的理 想,他苦闷彷徨。 康桥夕阳中的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及彩虹,正如诗人自由的理想 王国,它给了诗人欣慰、兴奋。当回到祖国,残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与理想王国做深情 告别。 ◎爱情的追求和破灭。 五、再次朗读课文,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请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赏特色) 1.形式: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 回环呼应 全诗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 字数上看,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 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 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首尾回环呼应、结构 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2.语言:音节和谐 节奏感强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回环复沓。首节与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 着细微的弹跳性;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韵式上严守 二、四

文档评论(0)

liuyanhua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