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中有关俄罗斯帝国.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9 《世界近现代史》中有关俄罗斯帝国、苏联时期的辅导 第一部分:沙皇俄国时期 俄国: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农奴制、村社制、专制制度) 改革:俄国走出危机、寻求发展的措施 彼得大帝的改革:野蛮的革命 1861年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之路(结合克里米亚战争) 1906年斯托雷平改革:父夺子利(结合日俄战争、1905—1907年革命) 特点:自上而下、保护既得利益者(不公正不彻底)、激化社会矛盾 俄罗斯独特的帝国文化和俄国帝国主义的特点 欧洲的反动堡垒(欧洲宪兵):俄国对法国大革命、1848年革命的态度及其成因 对外扩张:俄国的主旋律:俄国版图的变化、几位有名的沙皇及其业绩、俄国扩张的特点(蚕食周边) 俄国帝国主义的特点:军事性、封建性 第二部分:苏联时期 俄国十月革命: 列宁主义的产生 列宁的革命策略 十月革命的意义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实施的动机与后果 新经济政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俄国的国情、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与内容)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形成及其政治经济特征 形成过程:苏联经济政策的变化 特征:政治、经济、文化、外交 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苏联 集体安全体系受挫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苏联建立“东方战线”与苏军初战失利 苏联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外交战略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苏联的实力与斯大林扩大势力范围的战略意图 “冷战”的源起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对苏联内政的影响 两极格局对峙下的苏联 赫鲁晓夫的改革及其评价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社会发展的特点 美苏争霸及苏联经济的军事化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转向及其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误与苏联解体 苏联演变与解体的原因分析 八、东欧剧变 第一部分:沙皇俄国时期 一、俄国: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 农奴制、村社制、专制制度——俄国的传统体制,加上以东正教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构成了封建俄国的总框架。 农奴制:农奴制是逐渐形成起来的。1497年,伊凡三世颁布俄罗斯第一部全国统一的法典,限制农民迁移,从法律上把封建主的特权固定下来,此后,农奴制便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1613年罗曼诺夫王朝建立后,为了争取广大贵族的支持,不断延长地主追回逃亡农民的期限(从5年延长到了15年)。1649年法典有专章论农民问题,规定农民从宫廷领地、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逃跑,可以无限期地追回,同时追回其妻子、儿女和财产。如果农民逃亡,地主应该为逃亡的农民纳税;窝藏逃亡农民而被查出者,除了要归还逃亡农民和他们的牲畜、粮食外,还要罚款10卢布,否认窝藏逃亡农民而被查出者,要在商业广场受鞭打三天,监禁一年。这一法令彻底剥夺了农民离开主人的自由,标志着农奴制在全国完全确立了。以后这一制度不断强化,直到1861年改革才被废除。 16世纪后,俄国农民农奴化、农户村社化、专制国家中央集权化三位一体的进程趋于完成。农奴们在村社中劳动,村社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定期分配,农奴们就是耕种村社份地的社员,他们的主人是公社的统治者,实行以村社为单位而不是以农户为单位的纳税制度,“勤劳者为懒汉负责的平均主义”。农民属于村社,村社属于国家,而国家把农民村社赐予贵族,从而实现专制国家对全部臣民的严格控制。 东正教:基督教的一支。 二、改革:俄国走出危机、寻求发展的重要手段 俄国罗曼诺索夫王朝持续300年,在此期间,西欧的许多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之路,沙皇专制制度不断面临危机与挑战,沙皇政府通过几次大的改革来加强国力,缓解专制制度的危机。 1、彼得大帝的改革:野蛮的革命 彼得改革分三个阶段:1700—1707年为积蓄力量阶段;1707—1714年为俄国荣耀兴盛阶段;1714—1721为建立良好秩序阶段;与正在进行的北方战争同一时间,在改革中俄罗斯变得强大,打败了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内容: (1)行政改革:彼得的改革旨在加强沙皇的中央集权,他的改革完成了俄国从等级君主制向专制君主制的转变。1711年正式成立人数较少的参政院取代波雅尔杜马,建立了外交、财政、税收、支出、海军、司法、商业、矿务等12个委员会,他还对全国的行政区划进行改革,把全国划分为8个大省,后又分为50个州。1722年1月24日,彼得颁布了关于“官秩表”的法令,把全部文武官员分成十四个等级,非贵族出身的人只要获得八等官职,便可以得到贵族的称号。 (2)军事改革:彼得改革的侧重点是强兵。为了保证兵源,他在全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凡贵族子弟,年满十五岁便必须应征入伍,并在某一兵团当一名普通士兵。彼得还加强了军队的纪律建设。他把全国变成了效率极高的兵营。正规军人数达到20多万,还有10万哥萨克等非正规部队。军事工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彼得登基之时,俄国没有一只战舰,也没有多少人对航海感兴趣。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