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学基本概念系列——
卢梭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人学是研究人类文明、思想、道德、社会规范形成
等领域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人学基本概念
“卢梭”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卢梭
【生卒】:1712—1778【介绍】: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社会政治思想家。
生于瑞士日内瓦。
父亲是钟表匠。
卢梭出世一周后,母亲去世。
自幼喜欢读书。
10岁时,父亲与人纠纷,败诉后逃往里昂,他被舅父送往乡村。
此后,他干过多种营生,学习过“承揽诉讼”,学习过在钟表零件上镂刻的技术,均无成效。
1728年3月投奔华伦夫人。
华伦夫人资助他前往意大利都灵谋职。
后来给人当仆役。
因偶然的过失,被辞退,以后作过职员,教过音乐,1733年寄居华伦夫人家。
此后,他读了大量书籍。
1742年前往巴黎。
结识孔狄亚克、狄德罗、达兰贝尔等人。
1743—1744年任法国驻威尼斯大使秘书。
1750年发表《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教风化俗》。
1755年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756年移居离巴黎不远的蒙莫朗西的“退隐庐”。
在那里完成了《社会契约论》、《爱弥尔》、《新爱洛伊丝》、《威性伦理学或智者的唯物主义》纲要。
为百科全书撰写的条目《论政治经济学》出了单行本。
1762年6月,法国当局下令禁止《爱弥尔》并要逮捕作者,卢梭逃离巴黎,先到伯尔尼,后到普鲁士的讷沙泰尔那莫蒂埃村。
1765年9月又逃到圣·皮埃尔岛。
后又遭驱逐,于1766年1月在哲学家休谟的帮助下抵达英国伦敦。
因怀疑休谟参与迫害他的阴谋,1767年5月离英返法,辗转流浪多年后,于1770年重返巴黎,生活贫困,以替人抄乐谱为生。
1778年7月病逝。
卢梭不同于其他启蒙思想家,他把自然与文明尖锐对立起来,主张人要回到自然。
他所说的自然,指未受社会和环境歪曲、未受习俗和偏见支配的人性,即人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纯朴、良知和善。
他认为人本性是善的,但社会、文化使人变坏了,假如能为人造就新的、适合人性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人类就能够在更高水平上回复自然。
这是他的全部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是他其他学术思想的基础。
(1)论人性 卢梭反对霍布斯等的人性恶观点。
他认为,生活在原始自然状态的人,不受理性的指导,而受感性的指导,使人服从自然性的不是理性而是自己人所具有的感性。
这种感性首先表现为自爱心和怜悯心。
自然人的本性无所谓善恶,他们彼此间没有任何道德上的关系,也没有公认的义务,他们既不可能是善的,也不可能是恶的,既无所谓邪恶,也无所谓美德。
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善,对邪恶也一无所知,也不知道什么是虚荣、尊崇、重视、轻蔑。
卢梭认为,人性的首要法则是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是对自身的关怀。
因此,他断言,人为了生存,必须爱自己胜过爱一
切。
由于爱自己,所以,凡是能维护我们生存的一切事物,我们都爱。
人本能地喜欢接近一切对个人幸福有益的东西,而排斥一切对其有害的东西。
但是,他认为,怜悯心会使自爱心受到调节,它是一种自然的情感,在自然状态中,它代替法律、风俗和道德,对人类全体的相互保存起协助作用。
而一切美德正是从怜悯心中产生的。
卢梭认为,反抗奴役的倾向是人的天性。
自然人宁愿在风暴中享受自由,而不愿在安宁中受奴役。
文明人毫无怨声地带着他的枷锁,野蛮人则决不肯向枷锁低头。
在卢梭看来,人性的邪恶是社会造成的,所以只有改造社会才能改善人性。
他相信,有恢复其自然本性的可能性。
(2)论自由 卢梭认为,人生而自由,自由是人所以为人的根据。
一个人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作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就是放弃自己的责任。
放弃自由是不合人性的,而且取消自己意志的一切自
由,也就是取消了自己行为的一切道德性。
卢梭区分三种自由,一种是自然的自由,即人在自然状态中的自由;第二种是社会的自由,即通过社会契约而获得的自由。
这是两种不同层次的自由,人享有自然的自由,意味着他是自己的主人,不受任何人奴役,如果要有所服从,也必须经过他的同意,他对他企图的和获得的一切东西,都有无限的权利。
而这种自由在进入社会状态时便丧失了。
但通过人类制订社会契约,他又能获得一种新的自由,即社会自由,这是受公意规定和限制的自由。
由于获得这种自由,人成为有智慧的,能运用思维能力的生物,人与人之间在各方面互相帮助,构成一种合作的关系。
他只看到社会契约使人们相安无事的一面,并没有看到社会状态中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关系。
还有一种自由是精神自由,这是较高层次的自由。
他不受任何外在的限制,只服从人自己的意志和良心。
他说,“唯有道德的自由才使人类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因为仅有嗜欲的冲动便是奴隶状态,而唯有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
卢梭认为,立法体系的目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