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学基本概念系列——
陆九渊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人学是研究人类文明、思想、道德、社会规范形成
等领域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人学基本概念
“陆九渊”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陆九渊
【生卒】:1139—1193【介绍】: 南宋哲学家。
字子静,号存斋,抚州金溪(今江西金溪)人。
因曾在江两贵溪县象山讲学,所以又称之为象山先生。
乾道年间进士。
曾任靖安、崇安等县主簿,官至奉议郎知荆门军。
当他还是一个4岁孩童时,就曾向父亲提出“天地何所穷际”的问题,当时他父亲只是笑而不答。
不料陆九渊从此就陷入了废寝忘食的沉思,一直到13岁那年,看到古人对“宇宙”二字的解释:“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才忽然“大省”。
“原来无穷!人与天地万物,皆在无穷之中者也”。
认识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并进而得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结论。
陆九渊一生反对着述,因此其主要的人学思想散见于他的书信、讲学的语录以及少量讲义中。
陆九渊的儿子陆持之收集整理为《象山先生全集》共28卷,另外集4卷。
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整理本《陆九渊集》,共36卷。
陆九渊的人学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受孟子与禅宗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陆九渊的人学思想与程朱学派不同,他从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出发,认为作为人最主要的是明本心,尽人道。
与此相联系的人格修养也是“易简”、“直捷”的,主张向内用功,切己自反,剥落物欲,改过迁善。
显然,这种所谓的“简易功夫”与禅宗的修养观有内在的联系。
在他的人学思想中,虽然把认识活动看作是纯粹的主观意识活动的结果,混淆了主观意识与客观规律的本质区别,最终用主观吞并了客观。
但是,他主张“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怀疑精神,主张“收拾精神,自作主宰”的自强精神,在封建社会是少有的,在宋代理学思想家那里更是罕见的。
(1)为人自当尽人道 陆九渊关于人的基本思想是“尽人道”。
他说:“凡欲为学,当先识义利公私之辨。
今所学果为何事?人生天地间,为人自当尽人道。
学者所以为学,学为人而已,非有为也”。
可见,陆九渊所说的学习只是为了人,为了尽人道而已,并非是有所作为。
什么才是陆九渊所说的“人道”呢?他说:“道者,天下万世之公理,而斯人之所共由者也”。
这种“万世之公理”就是“道”。
可以看出,“人道”就是做人的万世公理。
在陆九渊看来,尽人道就是尽自己之道,因为人之道是先验的,是难以改变的。
如他说:“君有君道,臣有臣道,父有父道,子有子道,莫不有道”。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陆九渊将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提升到“人道”的高度来加以重视。
也就是说,陆九渊的人学思想,本质是提倡、巩固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是要人们向现实社会妥协的思想。
但是,作为一代思想家来说,陆九渊的人学思想并不是毫无价值的。
他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虽然越过了真理,走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地步,但他强调“人生天地间,如何不植立”的人格思想,有一定的价值。
(2)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 如何才能解决“尽人道”的问题呢?陆九渊反对朱熹不先解决立场问题而先谈学问的观
点。
他主张,要像禅宗的顿悟一般先解决世界观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尽人道”。
他说:“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在陆九渊那里,“理”指超乎自然和社会之上,而又为自然和社会必须遵循的抽象原则。
“心”指人的主观意识和认识能力。
陆九渊认为,充塞宇宙的“理”就在人的心中。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宇宙间万事万物之“理”和人心之“理”是完全相同的。
显然陆九渊的“心”与“理”是完全同一的,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陆九渊显然将“心”看作宇宙万物的本源,因此,他的“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不是说人的主观可以认识“万物”,而是说人的主观就是万物。
因此,在认识论上,陆九渊义吸收了禅宗的“顿悟”思想,只用易简、直观的方法来达到对“心”的即刻体认。
(3)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陆九渊十分重视学习对人生的意义,他认为“学能变化气质”。
并主张“莫厌辛苦,此学脉也”。
陆九渊并不主张空谈尚虚的学问,而要求实理。
他说:“宇宙间自有实理,所贵乎学者,为能明此理耳。
此理苟明,则自有实行,有实事”。
又说:“千虚不博一实,吾平生学问无他,只是一个实”。
因此,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明实理”。
只要做到了“明实理”,也就是“知本”,那么一切典籍也不过起个注解的作用而已。
由此他提出:“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的着名命题。
什么是“本”?他说:“人品在宇宙间迥然不同。
诸处方晓晓然谈学问时,吾在此多与后生说人品”。
“人品”问题,是他所说的“学之本”。
学习的目的是“变化气质”,提高“人品”。
我们如果不拘泥于陆九渊所说的具体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考试练习题及答案.docx VIP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说课标说教材.doc VIP
- 风电项目施工工艺及流程介绍.pptx VIP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园区能耗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pdf VIP
- ASDA-A2的台达交流伺服驱动器.pdf VIP
- 温州市工业与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考试试卷.pdf
- 数字逻辑与设计——运动码表实验报告.docx VIP
- 2025浙江温州市工业与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春季招聘1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3年06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核技术支持中心社会招考聘用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2115.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