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学基本概念系列——
梁启超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人学是研究人类文明、思想、道德、社会规范形成
等领域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人学基本概念
“梁启超”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梁启超
【生卒】:1873—1929【介绍】: 中国近代着名资产阶级思想家。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出身于小地主家庭。
少时习旧学,12岁中秀才,补博士弟子员。
17岁中举人。
1890年开始接触到《瀛环志略》等介绍西学的书籍。
同年秋,结识康有为,第二年到康有为设教于广州长兴里的万木草堂学习,历时三年,思想上、学术上深受其影响。
光绪二十一年(1895)积极参加康有为发起的“公车上书”活动。
次年在上海主办《时务报》,发表大量政论文章,系统地宣传变法维新思想。
1897年,任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又和谭嗣同、唐才常等人组织南学会,创办《湘学新报》、《湘报》,
提倡民权、平等、大同之说,发挥保国、保种、保教之义。
1898年3月,与康广仁一起到北京,协助康有为组织保国会。
“百日维新”期间被光绪帝召见并授六品衔,奉旨办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发表《自由书》、《新民说》、《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等论着,在大力批判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同时,积极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自由、平等、爱国、利民、勇于进取等思想,对当时中国青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世纪初,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潮流兴起时,他公开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民主派相对抗,主张“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
五四运动前后,与张东荪等相呼应,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反对社会主义。
1920年以后,主要从事学术研究。
梁启超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以进化论原则来说明宇宙及人类社会,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莫不变”,“变”是天下古今之“公理”,“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从而,为其变法维新提出了重要的理论根据。
但是,他作为中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不可能摆脱中国资产阶级所特有的软弱性和矛盾性,这种特有的性
质给他的学说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如他既要维新变法,又主张“境为心造”;既肯定“时势造英雄”,又提倡崇拜英雄豪杰;认定“新民为中国第一急务”,指出中国国民性格中所具有的“奴性”、“愚昧”、“为我”、“好伪”、“怯懦”等缺陷,同时又要发展“私德”、“独立之德”、“利己之德”、“自由之德”等。
尽管如此,他的这些思想为构建中国资产阶级人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其人学思想的着作主要有:《新民说》、《自由书》、《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等。
(1)境者心造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不久,写了《唯心》一文,阐述了人的主观精神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
他使用佛教唯识宗的术语说明,客观物质世界是由人的主观精神创造的。
一切客观存在物都是虚幻不实的,只有主观精神所创造的境界才是真实的。
他说:“境者,心造也。
一切物境皆虚幻,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
他例举了大量的例子。
如同一皓月当空的夜晚,有人“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而“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
同一风雨,“三两知己,围炉茅屋,谈今道古,饮酒击剑,则有余兴;独客远行,马头郎当,峭寒侵肌,流潦妨毂,则有余闷”,等等。
说明“天下岂有物境哉,但有心境而已”,正如“戴绿眼镜者所见一切皆绿,戴黄眼镜者所见一切皆黄;口含黄连者所食物一切皆苦,口含密饴者所食物一切皆甘。”
可见,事物的一切属性都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是人的主观感觉的产物。
“其分别不在物而在我”。
其结论是:“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即只有人感觉到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反之,就是不真实的。
梁启超的这一思想,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夸大了人的精神和感觉的作用,导至一种唯心论的感觉论。
(2)论英雄崇拜 梁启超作为身处乱世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殷切希望出现英雄与豪杰来挽救危机,并提出崇拜英雄与豪杰的理论。
他说:“英雄造时势”或“时势造英雄”,都是名言,都有道理。
前句说明“英雄者,人间世之造物主也。
人间世之大事业,皆英雄心中所蕴蓄而发现者,虽谓世界之历史,即英雄之传记,殆无不可也。”
后句说明“英雄者,乘时者也,非能造时者也,人群之所渐渍、积累、旁薄、蕴蓄、既已持满而将发,于斯
时也,自能孕育英雄,以承其乏。
故英雄虽有利益及于人群,要不过以其所受于人群之利益而还付之尔”。
所以,英雄与时势,二者如形影之相随,不可分裂。
有时,他又强调英雄豪杰的作用。
认为“世界者何?豪杰而已矣,舍豪杰则无有世界。
一国虽大,其同时并生之豪杰,不过数十人乃至数百人止矣,其余四万万人,皆随此数十人若数百人之风潮而转移奔走趋附者也。”
在他看来,英雄豪杰是天生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