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学基本概念系列——
刘勰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人学是研究人类文明、思想、道德、社会规范形成
等领域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人学基本概念
“刘勰”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刘勰
【生卒】:约465—520【介绍】: 南朝文学评论家,思想家。
字彦和,东莞莒(今山东省莒县)人,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得婚娶,乃恃依沙门僧佑,与之相处十年余,遂博通佛学经论,并区别部类,录而序之。
梁武帝天监初年(502),刘氏任奉朝郎迁东骑仓曹参军,出为太末(今浙江衢县)令,政有清绩,除仁戚南康王记室、兼东宫事舍人,后迁步兵校尉。
昭明太子萧统好文学,深爱接之。
刘氏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其制文。
后奉诏与慧震和尚于定林寺编集经藏。
证功毕,遂启求出家,先烧鬓发以自誓,敕许之。
乃与寺中变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
《文心雕龙》乃刘勰之主要着述,其文论古今文体,引而次之,自谓“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
此一文论专着,强调创作之指导思想,畅述文休及文学之演变,因文而明道。
《文心雕龙》虽无系统明确的哲学思想的论述,但他的文学之“道”,却有明显的哲学二元论倾向。
它承认天人的一致性,以为“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
人肖貌天地。
禀性五才,拟耳目于日月,仿声气于风雷。
天地两仪既生,惟人参之。
性灵所钟,是谓三才,故人为五行之秀,实地之心,其超出才物,为最灵之物。
并且,人之灵性,还表现在不依恃鬼神而自己掌握自己。
然而,人尽管灵于万物,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相同无异的。
刘勰认为,“人禀五材(五行),修短殊用,自非上哲,难以求备”。
人的才性是不同的,才有庸俊,气有刚柔。
才性来于天资,天资由内而发,是后天的环境和学习改变不了的。
但是,人的真正价值不是形,而是名。
形同草木,有生有灭,名逾金石,坚而不朽。
所以,刘氏认为,君子处世,树德逮言以留名。
显然,刘勰的人学思想是不完备的。
刘勰当时有文集行世,存至今者有《灭惑论》一篇及《文心雕龙》五十篇。
后者古来校释甚众,今人主要有周振甫的《文心雕龙》注释等。
(1)人为五行之秀 刘勰继承中国传统的关于“气”的学说,认为人与万物都禀阴阳二气以生;无气,便无人与万物。
但是,人与万物禀赋的气是有差别的。
人禀灵秀之气而生,所以能超越万物,为万物之灵。
他说:“夫人肖貌天地,禀性五才,拟耳目于日月,方声气乎风雷,其超乎万物,亦已灵矣”。
又说:“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
显然,刘勰试图对人与万物的关系作出解释,但这个解释是非科学的。
(2)情出于性而情违性 刘勰从气一元论出发,认为“人之禀气,必有性情”。
人禀气而生,生而有性情,有了性情,便有欲望。
他对性、情、欲三者的关系作了说明:“性之所感者,
情也;情之所安者,欲也。
情出于性而情违性,欲出于情而欲害情。
情之伤性,性之妨情,犹烟冰之与水火也。
烟生于火而烟郁火;冰出于水而冰遏水。
故烟微而火盛,冰泮而水通;性贞则精销,情炽则性无。
是以珠莹尘埃不能附,性明则情欲不能染也”。
就是说,“性”感于物所发为“情”,“情”的载体或表现为“欲”;“情”虽产生于“性”而违“性”;“欲”虽产生于“情”而害“情”。
所以,他又说:“情者,是非之主,而利害之根。
有是必有非,能利亦能害;是非利害存于衷,而彼此还相疑。
故无情以接物,在遇而恒通;有情以接人,触应而成碍。
由此观之,则情之所处,物之所疑也”。
就是说,情欲是产生是非的主因,形成利害的根源,沟通人心的障碍,倘若发展下去,必将毁灭人身。
(3)将收情欲必在危微 刘勰从否定情欲存在的观点出发,提出收敛情欲于危微萌芽之中的修养论。
他认为,人的耳目口鼻身体之欲,“此五者,所以养
生,亦以伤生。
……然亦以之死,亦以之生,或为贤智,或为庸愚,由于处于异也”。
人之所以有生死之差、贤智庸愚之异,其根本点就在于是否能够收敛情欲。
他举例说:“人有牛马放逸不归,必知收之;情欲放逸而不知收之,不亦惑乎”。
人的情欲与放逸的牛马一样,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收敛。
刘勰认为,收敛人的情欲,必须在情欲尚处于微小的萌芽状态。
他说:“将收情欲,必在危微。
情欲之萌,如木之将蘖,火之始焚,手可掣而断,露可滴而灭。
及其炽也,结条凌云,煽熛章华,虽穷力运斤,竭池灌火,而不能禁,其势盛也。
嗜欲之萌,耳目可关,而心意可钢;至于炽也,虽襞情卷欲而不能收,其性败也。
如能塞先于未形,禁欲于危微,虽求悔恡,其可得乎?”刘勰的这个思想有一定的合理性。
(4)善恶性殊在染化 刘勰非常重视客观环境对人性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他曾说:“尧舜之人,可比屋而封;桀纣之人,可接屋而诛。
非尧舜之民性尽仁义,而桀纣之人生辄奸邪,而善恶性殊者,染化故也”。
刘勰还在一定程度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