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历史试题.docxVIP

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历史试题.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历史试题 注意:试卷由选择题(满分48分)和非选择题(满分52分)组成,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公元前559年诸侯集会,面对晋国执政范宣子的责难,姜戎首领驹支反驳道,“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随即赋《小雅?青蝇》而退,范宣子连忙道歉。这主要反映当时 A.华夏族对周边文化的融汇B.中原礼乐文化影响的扩大 C.民族认同得到了显著加强D.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 2.春秋末年曾子著《大学》,开宗明义地提出后人所谓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子的学说 A.强调了个人修养的社会价值B.成为后来纲常名教的理论渊源 C.因实用性而受诸侯国君推崇D.重在构建君主专制的教化体系 3.西汉初年,贾谊主张重新恢复“尊尊”贵贵”、“礼不及庶人,刑不至君子”的制度,甚至对衣着服饰,也要求“服位有等”,“使人定其心,各著其目”。这表明 A.汉承秦制的历史必然性B.贾谊反对以刑罚治国理政 C.汉初社会秩序亟待重建D.儒家思想已成为统治思想 4.在东汉各种碑刻中,以墓碑为大宗,为墓主立碑颂德是当时丧葬活动的重要内容。自曹操禁立私碑起,曹魏、西晋均严格执行,碑刻数量锐减,立于墓前的墓碑为埋入墓穴的“墓志”所替代。这反映了魏晋时期 A.社会动荡冲击了人们的道德信仰B.当政者打击世族以稳固统治的目的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显著加强D.统治者积聚财力以完成统一的夙愿 5.表1概述了唐代相关制度。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唐代 表1 制度 概述 均田制 计口授田,丁年十八授田,六十为老还官 租佣调制 项目分明,有田则纳粮,有身则服役(纳绢代役为庸),有家则征调(丝麻) 帐籍制 每岁一造(人口)帐,三岁一造(户口)籍,户口异动,田亩还授,一一在册 A.固化社会分工,限制阶层流动B.税则明确,旨在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C.政策简单划一,忽视地方差异D.为民制产,构建农业社会的理想蓝图 6.土司制度是明朝的一项重要制度。明政府规定:对“不志诚”、“犯了法度”、“不系世袭”者,即行改土归流;“不系世袭”者若是报朝廷,则可以袭替。对于首先归附的强大土司,明政府均明确宜布予以世袭,以示绥抚。据此推知,明代的土司制 A.加速了土司世袭的瓦解 B.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C.有助于民族地区的稳定D.激化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 7.清嘉、道以来,侠义公案小说繁盛。《施公案》叙述了被康熙称为“江南第一清官”的施世纶在忠勇之士协助下“剿寇”、不畏权贵秉公“审案”的战事;其情节增加了私访遇险之事,和以往的公案侠义小说相比更显曲折。据此可知、该小说 A.迎合了杜会主流价值取向B.是文化政策相对开明的反映 C.倡导侠士的反抗斗争精神D.真实再现了施公办案的场景 8.1867年,奕?奏请朝廷在同文馆内增设天文算学馆,大学士倭仁等人一再上折反对。清政府最终下达上谕,既教促总理衙门抓紧办理同文馆招生事宜,又令倭仁择地另设一馆,与同文馆招专各员互相砥砺,共收实效”。据此可知,清政府 A.恪守传统,拒绝西方文化B.顺应潮流,推进洋务运动 C.日渐西化,开启制度变革D.首鼠两端,迟滞改革进程 9.据图1,从1900年新政启动,至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先后发生的民变多达一千三百余起。据此可以推断 图1 清末十年民变次数统计 A.废科举导致矛盾激化B.转型时期社会流动性有所增锡 C.反洋教斗争愈演愈烈 D.军阀混战引发大量的社会冲突 10.1926年,中华职业教育社选定江苏昆山徐公桥为农村改进试验区,经过六年的试验,新办小学4所,成人识字者由560人增到1524人,成立合作社3所,新式农具和良种作物得以推广;此后,中华职业教育社先后办理了30多处乡村事业。这一努力 A.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借鉴B.找到了教亡图存的根本途径 C.促成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D.满足了农民最为迫切的要求 11.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过去所提的“工农共和国”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1936年8月,毛泽东提出同国民党共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这表明 A.革命统一战线即将建立B.党内“左”倾错误尚未得到纠正 C.国共达成法致共同抗日D.中共依据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策略 12.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提出,“中国所有的人生哲学,比之于世界上任何派别的哲学实有过之而无不及,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不变之最高原则”、“民族复兴唯一正确之路线”。据此推知,《中国之命运》一书 A.试图强化思想控制B.加深了国共两党的互信 C.旨在重建民族自信D.凝聚了抗日作战的人心 13.“一五计划”规定,五年中全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ng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