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3、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到儿童的地位问题,人们会想到,婴儿、赤子、赤子之心(童心)在中国思想史中的重要地位。至少在被日本学者岛田虔次称举为“中国近代思维的一个顶点”[1]——李贽的童心主义思想——那里,婴儿、赤子、赤子之心或童心被视为全部文化世界的根系或源头。拙文《童心哲学史论——古代中国人对儿童的发现》[2]曾对婴儿、赤子(包括赤子之心、童心)等概念在中国思想史中的地位做过研究,此处不再赘述,而只对西方思想史对儿童崇高地位的发现进行探讨。这一探讨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1)现代教育学对儿童崇高地位的发现(夸美纽斯、卢梭、福禄培尔);(2)浪漫主义诗人对童年/儿童之“开端”与“源始”地位的唱颂(布莱克、华兹华斯、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