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 季-差异题】副省级卷言语差异题 (讲义)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51~55 题。
①你有没有想过,空气中的污染物最终都跑到哪里去了?一个简单的答案是
向上方扩散,然后在对流层中反复循环,直至被分解。
②要想详细解释这件事,必须先科普一下大气分层的概念。我们头顶上的大
气层是分层的,最底下的一层叫作对流层,厚度大致在8~20 公里。位于地表的
空气被土壤反射的太阳光加热变轻,向上移动,上升途中逐渐变冷,再沉降下来,
如此反复循环,变化莫测,我们常说的“天气”就发生在这层大气里。
③对流层上方的大气层叫作平流层,这层大气的温度下低上高,和对流层正
相反,因此对流层中的大气很难进入到平流层当中。以前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只有
火山爆发的强大力量才能把水蒸气和火山灰喷到平流层的高度,人类活动产生的
气溶胶类污染物很少能影响到平流层。
④1996 年,科学家们通过气象卫星发现在青藏高原的上空出现了一个气溶
胶层,范围大致在地中海东岸、中国西部和印度南部之间,高度大致在 13~18
公里,几乎已经达到了对流层的最高点。不过当时这个气溶胶层的浓度很低,气
象学家们并没有太在意。
⑤2009 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气象学家让·保罗·威尼尔在分析
气象卫星发回来的数据时惊讶地发现,这个神秘的气溶胶层的浓度大大增加了,
竟然达到了 1996 年时的3 倍。威尼尔意识到问题严重了,因为一旦气溶胶进入
到平流层,就可以随着平流层特有的强劲侧风迅速扩散到整个地球大气层,并给
臭氧层带来严重的破坏。众所周知, ,阳光中的紫外线如果没有被
臭氧层吸收,而是直接照射到地表的话,将会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⑥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一现象,NASA 向中国和印度政府发出申请,试图派飞
机进入青藏高原上空进行采样调查,但一直没有得到批准。于是威尼尔只好退而
求其次,和印度气象学家合作,通过高空气球来研究这一神秘现象。2014 年,
威尼尔在印度的三处地点释放了高空气球,之后他又在2015 年和016 年进行了
两次重复测量,终于得到了可靠的数据。
1
第 1 页
⑦2016 年 9 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召开的气象学大会上,威尼尔向全世界公
布了他的测量结果。他发现这层气溶胶当中 90%都是直径小于 0。2 微米的液态
污染物,其中大部分是硫酸盐,除此之外就是一些灰尘和碳基污染物,其成分和
人类活动(比如汽车尾气或者火力发电厂)产生的污染物十分相似。
⑧接下来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产生于地表的污染物究竟是怎样跑到如此
高的地方去的呢?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气象学家威廉·刘通过分析气象模型给出了
答案。原来,青藏高原的高海拔使得那块地方上空的大气层被加热,温度比低海
拔地区同样高度的大气层温度还要高,这个温差在夏季格外突出,导致青藏高原
上方在每年夏天都会出现一个高空气泵,把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空气吸过去,
这就是著名的亚洲季风的来源。来自印度和中国平原地区的大气污染物随着这股
强劲的季风被吹到了青藏高原上空,再被这个高空气泵吸到了对流层和平流层的
交界处。这股季风当然自古以来就有,但 1996 年正好是中印两国经济开始腾飞
的时刻,于是两国工业化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终于被气象卫星发现了。
⑨这个解释虽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证,但已经引起了国际气象学界的广泛
关注。大家知道气溶胶一旦进入平流层的话就很难被降解了,而且会停留在那里
很长的时间,对臭氧层带来持续性的破坏。
⑩这一现象如果最终被确认的话,这就意味着中印两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不再
是地区性的了,而是会变成一个全球性的灾难。
51.下面这段文字最适合放在文中哪两个段落之间?
空气中的人造污染物,比如雾霾的主要成分气溶胶,就是被这股上升气流带
到高空的。之后会在对流层中反复循环,通常在几周的时间里便会被分解掉,或
者变成酸雨重新降到地面。
A.⑧和⑨
B.⑥和⑦
C.④和⑤
D.②和③
52.填入第⑤段中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2
第 2 页
A.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膜
B.臭氧层遭到了人为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9.01.26 方法精讲-申论2 董盈辰 (讲义+笔记)(2015-2019年公考笔试系统班)(公考).pdf
- 2019.01.26 方法精讲-言语1 赵晓曦 (讲义+笔记)(2015-2019年公考笔试系统班)(公考).pdf
- 2019.01.27 方法精讲-判断之定义判断 聂佳 (讲义+笔记)(2015-2019年公考笔试系统班)(公考).pdf
- 2019.01.27 方法精讲-言语3 赵晓曦(讲义+笔记)(2015-2019年公考笔试系统班)(公考).pdf
- 2019.01.28 方法精讲-判断1 徐来 (讲义+笔记)(2015-2019年公考笔试系统班)(公考).pdf
- 2019.01.29 方法精讲-申论4 董盈辰(讲义+笔记)(2015-2019年公考笔试系统班)(公考).pdf
- 2019.01.30 方法精讲-判断之逻辑判断2 聂佳 (讲义+笔记)(2015-2019年公考笔试系统班)(公考).pdf
- 2019.01.30 方法精讲-判断之逻辑判断3 聂佳 (讲义+笔记)(2015-2019年公考笔试系统班)(公考).pdf
- 2019.02.11 【名师专项点拨-判断】图形推理1 聂佳 (全部讲义+第一节课笔记)(2015-2019年公考笔试系统班)(公考).pdf
- 2019.02.13 名师热点精析课16 张小龙 (讲义+笔记)(面试班)(公考).pdf
- 2019.05.26 【第2季-数资】2020国考行测模考大赛第二季解析课—数资 杜岩(讲义+笔记)(9元课:2020国考行测模考大赛解析课)(公考).pdf
- 2019.05.27 反不正当竞争法高频考点 李斌 (讲义+笔记)(公考).pdf
- 2019.05.30 【第3季-差异题】副省级卷数资差异题 邓建 (讲义+笔记)(公考).pdf
- 2019.05.30 【第3季-差异题】副省级卷言语差异题 叶萌 (讲义+笔记)(公考).pdf
- 2019.06.02 【第3季-数资】2020国考行测模考大赛第三季解析课-数资 邓健 (讲义+笔记)(9元课:2020国考行测模考大赛解析课)(公考).pdf
- 2019.06.07 【第4季-差异题】副省级卷判断差异题 程永乐 (讲义+笔记)(2020国考模考副省级差异题解析课)(公考).pdf
- 2019.06.07 【第4季-差异题】副省级卷数资差异题【录课】 牟立志 (讲义+笔记)(2020国考模考副省级差异题解析课)(公考).pdf
- 2019.06.09 【第4季-数资】2020国考行测模考大赛第四季解析课-数资 牟立志 (讲义+笔记)(9元课:2020国考行测模考大赛解析课)(公考).pdf
- 2019.06.14 【第5季-差异题】副省级卷判断差异题 谢舟 (讲义+笔记)(2020国考模考副省级差异题解析课)(公考).pdf
- 2019.06.14 【第5季-差异题】副省级卷数资差异题 高照 (讲义+笔记)(公考).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