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docVIP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3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项训练试题 1、[(15分)]材料一 “晏(刘晏,唐朝著名理财大臣)诸道置设巡院官,重价募疾足(善走的人),自诸道巡院距京师,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诸道又各置常平仓,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谷)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及于丰处卖之。晏因平准法,斡山海,排商贾,制万物低昂,常操天下赢资,以佐军兴。虽拏兵数十年,敛不及民而用度足。” ——《资治通鉴》 材料二 “今天下财用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内外不相知,盈虚不相补……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徒使富商大贾,乘公私之急以擅轻重敛散之权。今发运使实总六路赋入,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矣。 ”——《续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刘晏与王安石改革的出发点,并比较二者在具体做法上的不同之处?(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刘晏与王安石改革的共同影响,并简要谈谈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8分) 2..材料一 周忱(1381~1453),吉水人。宣德五年,迁忱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始至,召父老问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并征之细民,民贫逃亡,而税额益缺。忱乃创为平米法,让人户按照纳税多少平均分担增耗,又请工部颁发铁斛,让各县依式制造。宣德七年,周忱命各府支给,建仓收贮,名日“济农仓”,除去用于赈贷贫民耕作食用之外,“凡陂塘堰圩之役,计口而给食者,于是取之;江河之运可怜遭风涛亡失者,得以假借”。——摘编自项怀诚《中国财政通史》材料二 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用足。其弊或与商争息,虽刘晏、赵开不免焉。若周忱,止为江南贫民平赋,减耗耳,而疏剔之余,不可胜用。……谁谓理财无大道乎?然忱善用人,其均算苏赋以况钟,条画挽以平江伯迪,知忱所以不劳而功也。——《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忱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忱财政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9分) 3.材料 咸丰五年(1855年)胡林翼被任命为湖北巡抚,他认为:民乱必由官贪,民乱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民,而是官的贪污腐败。他来湖北后,首先从整整顿吏治开始,对那些庸官、劣官,或治罪、或撤换。人称赞道:“由于林翼之忠诚,储才之远识,果然使湖北耳目一新,人才之盛冠全国,一时为各方瞩目。”与此同时,胡林翼通过改漕章、通蜀盐、整榷务等手段岁入四百多万两银子,这些钱主要用作湘军军饷。他对绿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去弱留强,经裁撤后的绿营只剩下4000 多人,与此同时,胡林翼严整军纪,严惩官兵私逃和奸淫掳掠,并以山乡农民、猎户为勇,大力扩编湘军,同时建成了自己的嫡系部队——楚军。经过胡林翼改革,把湖北“天下第一破烂鄂”变成了吏治最清明,风气最正的“天下第一富强省”,史称“湖北新政”。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胡林翼“湖北新政”的时代背景。(8分)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胡林翼“湖北新政”进行简要评价。(7分) 4.材料 唐朝采取由吏部对全体公职人员进行政绩考核的考课制度,正所谓“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考课的标准可分为为官道德和任职才能两方面。为官道德为“四善”:?即“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勒匪懈。”任职才能按照官员的不同职责分为“二十七最”,如“训导有方,生徒充业,为学官之最”。其考课方法是根据“四善”和“二十七最”的考课标准,分别为上上、上中、上下……下下九个等级。另外,唐朝还在不同时期临时规定了一些特殊的考课标准,如贞观年间规定“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鰥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办法规定,“进考之人,皆有定限,荷无其功,不要充数。”考课的奖惩大致有职位变动、品阶升降、俸禄增减、荣辱与夺等。贞观二十年,巡察使进奏地方官考课等第后,太宗亲自决断,“以能进擢者二十人,以罪死者七人,流以下除免者数百千人。” ——摘自余华清《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 根据材料,概括唐朝考课制度的主要特点。(9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考课制度的历史作用。(6分) 5.材料 隋中央政府必须处理的一个问题:在有关政策事务和行政表现方面,它如何与派往各地方政府任职三年的官员保持密切的联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隋建立了朝集使制。各州派代表出席御前的专门集会。在京师时,他们住在城东南的专区。集会在每年阴历二月、七月和十月的十五日举行。隋代的朝集使一般是刺史和其他高级官员,他们除了带贡品以外,还应带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来到京师。每个地方单位的官员的表现要

文档评论(0)

我思故我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部分用户下载打不开,可能是因为word版本过低,用wps打开,然后另存为一个新的,就可以用word打开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