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山坡羊·骊山怀古》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docVIP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山坡羊·骊山怀古》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6 / NUMPAGES16 《山坡羊·骊山怀古》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知识储备】 一、导入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元曲——《山坡羊·骊山怀古》。 二、目标 1、了解元曲的一般常识和作者张养浩的相关文学常识。 2、能够把握的《山坡羊·骊山怀古》内容,赏析其语言。 3、对比《山坡羊·潼关怀古》,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原文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四、注释 《山坡羊·骊山怀古》:选自《全元散曲》。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 阿房: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 一炬:一把火。相传公元前206年,项羽攻入咸阳,放火焚毁阿房宫。 萦纡:回环曲折。 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五、曲意 站在骊山上我四处张望,(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只见衰草萧疏,水波旋绕。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 (想想)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那些战胜了的国家,都化作为了土;(那些)战败了的国家,(也)都化作为了土。 六、赏析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赏析: 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诗人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赏析: 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赏析: 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 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张养浩对当时的状况心怀不满,但想到列国的历史,又觉得从夺得政权,到奢侈暴戾,到最终败亡,乃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共同结局。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赏析: 杜牧说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正是由此引申开来。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灭亡,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 七、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散曲作家。自幼嗜学,诗、赋、词曲、文章无所不能。 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2、写作背景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焚毁阿房宫。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山坡羊·骊山怀古》。 八、问题探究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的景象。 参考: 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树林茂密,烟雾弥漫淹没了所有的遗恨。 (2)“草萧疏,水萦纡”属于景物描写,请简要说说其作用。 参考: 借景抒情,由景抒发作者对封建统治的无奈,表达了对统治者互相残酷厮杀的讽刺。 (3)这首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怀古感伤之情? 参考: 对历史上王朝兴衰更替中的残酷及那些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彻底否定与强烈批判。 (4)张养浩在另一首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请分析这首散曲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什么样的主旨的。 参考: 这首散曲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作者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伴随着各个王朝兴亡交替的,是无休无止的破坏,以及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 (5)请简析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手法。 参考: (1)借景抒情。“只见草萧疏,水萦纡”两句是说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地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2)借古讽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是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国直到楚汉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 (3)对比。“赢,都变做了土;输,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K教育题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