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整理.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一诺千金 y īnu ò qi ān jīn 【出处】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解释】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近义词】言而有信 【反义词】言而无信 【谜语】最贵的承诺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手下的季布十分仗义, 凡答应的事情一定办到。 西汉建立 后,刘邦对季布十分痛恨,下令捉拿未成功,经汝阴侯夏侯婴劝解,刘邦启用季布为官。势 力小人曹邱生恭维季布说: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成语例举】 ◎ 对孩子、对朋友、对长辈都要一诺千金,没有特殊情况,一定要履行诺言。 2 、今非昔比 3 、比比皆是 4 、事半功倍 : sh ì b à n g ō ng b èi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 孟子问公孙丑如何看待统一中国, 他说周文王施行仁政, 使国家富 强而最终消灭昏庸残暴的商纣王。 现在拥有万辆兵车泱泱大国的齐国, 如果能施行仁政, 老 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外面的人会来归顺,只做一半的事收到成倍的效果。 【出处】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公孙丑上》 5 、背道而驰 b èi d ào ér ch í 【释义】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 相反。 【近义词】南辕北辙、适得其反、北辕适楚 【相反词】如出一辙、并驾齐驱 【谜语】向后转跑;青牛背老子去也 【邂逅语】张果老倒骑毛驴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 魏国大臣季梁在出使途中得知魏王要出兵进攻赵都邯郸后, 立即折 返拜见魏王, 声称在路上遇到一个老成的车夫驾驭一匹千里马向北去目的地楚国, 魏王大笑 他背道而驰。季梁借机劝谏魏王对赵休兵 【成语例举】 ◎ "父亲,我是和你背道而驰的, 你对于我的希望, 早已成了泡影不要再继续下去了吧。 " 6 、持之以恒 7 、横冲直撞 8 、壮志凌云 9 、芸芸众生 10 、生龙活虎 12 、二三其德 13 、德高望重 14 、归心似箭 15 、见异思迁 jiàn y ìsīqi ān 【解释】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相近词】三心二意 【相反词】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谜语】这山望着那山高 【邂逅语】这山看着那山高;秋后的野鼠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 齐国相国管仲为国家的强盛做出重要的贡献, 齐桓公问管仲是如何 使民众安居乐业?管仲说把民众分士、农、工、 商四个行业分开居住,使他们便于学习与钻 研本行业的技能,而不会“见异物而迁” ,这样可以安居乐业 16 、千方百计 17 、记忆犹新 18 、心中有数 19 、束手无策 20 、侧目而视 c è m ù ér shì 【释义】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相近词】望而生畏、望而却步、怒目而视 【相反词】目不斜视 【谜语】焦;偏见 【歇后语】独眼龙看书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著名的大说客苏秦游说连横之策没有成功,穷困潦倒地回到家里, 妻子不理睬他,嫂子看不起他。他潜心学习,学问大增。后游说赵王合纵抗秦,一举成名, 衣锦还乡。妻子吓得恭恭敬敬站在一边,侧目而视,嫂子跪拜谢罪 ◎ 看见他们侧目而视的样子和匆匆走过的身影, 我们都会忍不住发出一阵大笑, 在笑声中, 我们也多少得到了一点满足。 21 、三思而行 :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文子为人谨慎,凡事都要“三思而行” , 即多次考虑以后才决定做与不做。 孔子都不赞同他的观点, 认为只要再思就行, 如果三思就 会患得患失,疑惑不定了。不过看问题应该是一分为二,客观地分析问题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004511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