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中茶文化.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诗词中的茶文化 摘 要:在诗词中,看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寄寓,当功名利 禄一切皆化作尘土时,唯有大自然永久未变,唯有诗、酒、茶还散有 余香。再走出此曲,纵观中国古代诗歌、词曲,茶的意象特别繁盛, 似乎在文人写诗作词时, 总会不由自主的提到茶, 那其中有何奥秘? 我们便要看诗词与茶的契合之处以及诗词与茶的那份不解之缘。 关键词:诗词;茶文化;中国文化 [ 中图分类号 ] :I20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2-2139(2013)-32-0-02 置一椅于案边,沏一壶新茶,置于案上,手执一书,临案而读,茶香 入喉,沁人心脾,书香入脑,明人理智,此情此景,悠然自得。忽又 一想,此景若现于古代,定又有一番滋味:早起,于园中摆好几案, 面对着园外绿柳红花而坐, 执书而读,煎上一壶香茶,茶香伴着花香, 书香和着水气,待茶煎罢,置于案头,于读书之余细细品味,书茶合 一,境界超然,于兴起时,偶得佳咏,初为几句,进而点缀成篇,怡 然自得,便不知有几首传世,更不知后人是否记得这闲咏之人。而观 其所读之书,亦可有李义山之“昨夜星辰昨夜风” 、柳耆卿之“杨柳 岸晓风残月”诸句。于此间,诗词与茶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忽而回到 现实,想起我所读之书,有一首元曲,突然进入了我的脑海: 人月圆·山中书事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 1 ~ 元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先不论这首曲所要表的意旨是什么, 但看其中的字句, 便可知作者所 追求的理想境界,于村野之中,自然之间,终此一生,除大自然外, 唯以书、酒、茶为伴,于此境界里,我们便看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 一种精神寄寓,当功名利禄一切皆化作尘土时, 唯有大自然永久未变, 唯有诗、酒、茶还散有余香。再走出此曲,纵观中国古代诗歌、 词曲, 茶的意象特别繁盛,似乎在文人写诗作词时, 总会不由自主的提到茶, 那其中有何奥秘?我们便要看诗词与茶的契合之处以及诗词与茶的 那份不解之缘。 与中国的诗词一样,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在诗词中所体现的茶文化,便必有其独特的内涵,因此,我们在读诗词时,需了解其中暗含的茶文化,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迹遇,探究其所要通过茶来表达的意思,和寄托的愿望。于是我在此便妄谈一下。一、茶之苦:人生 释怀 诗词的典雅与茶的清香使周围的空气都变得美妙起来。 我无法触摸那些文人墨客恣意的潇洒的灵魂, 我也达不到诗人词人出口成章的高度,我更不能体会茶道的精髓和哲理, 我能做的只能是膜拜那些在茶的清香里留下的墨宝。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 2 ~ 谁都无法忘记,暮春里风雨飘摇的超然台,谁都会铭记下,那句悠然自得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这彰显了一代文豪的潇洒旷达之气,使这曲小令不同于那些华丽柔靡之作, 真正透出一股卓立于世的“超然”。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真正放下一切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才是真正的超然, 这种超然穿越了千年的空气吹散了我们人生一切的苦闷,这就达到了禅的境界。 其实茶与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茶文化和禅文化在某些方面有着奇特的相似之处,都讲究释怀。 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 。近代高僧虚云法师说: 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 放下一切是放什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 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山清水秀,月明星朗。品茶也强调 放 ,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 放松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演仁居士有诗最妙: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作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愿大家都做个放得下,无牵挂的茶人。 题德玄上人院杜荀鹤(唐) 刳得心来忙处闲,闲中方寸阔于天。浮生自是无空性,长寿何曾有百年。罢定磐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我虽未似师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 此诗以茶为吟咏对象,却有无边风月可观,是为佳品,可见,茶与禅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 3 ~ 有多么的在内在精神上契合。 也可见茶之怡人功效,于煮茶品茗之际,便也可想起那些禅理。 品茶作为一种行为, 在人们心中早已不是动作那么简单, 它已成为一种意境,一种文化。有时候品茶是一种享受,让你的心情更加舒畅;有时候又是一种思考, 在遐想中体味纯真的本质, 在茶叶那既苦又甜的味道中感悟人生, 在平凡淡雅中感受人生的另外一种韵味。 古典诗词蕴含的茶文化,就如一杯杯香茗,虽久远,但清香犹存,让我们不断的沉思,不断的追忆那古朴的情怀。二、茶之清:君子 隐士 古代的诗人骚客,多为有志与国家社稷的国士,其中真君子很多,而 君子所青睐之物,一为金玉,二为茶酒。为何作为君子喜欢饮茶、品 茶?这便和茶的清苦有关

文档评论(0)

151****04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