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测量 《地形测量》实训指导 GPS在XX省XX江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素材类).docVIP

地形测量 《地形测量》实训指导 GPS在XX省XX江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素材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GPS在安徽省青弋江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1、任务概述 1.1 任务内容 新建、加固堤防和护坡、护岸,新建和加固排涝涵闸等穿堤建筑物,新建堤顶防汛道路,疏浚河道等工程。 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为:新建和加固堤防长55.01公里,其中新建堤防9.15公里,加高加固堤防42.97公里,新建防洪墙0.48公里,加固防洪墙2.41公里;新建和加固护坡长9.01公里,其中新建4.635公里,加固4.375公里;新建和加固护岸长14.72公里,其中新建14.76公里,加固7.97公里;河岸险工整治8.01公里,其中新建0.86公里,加固7.15公里;疏浚河道长2.9公里;堤基防渗处理堤段长59.79公里,其中堤后盖重10.51公里,截渗墙3.17公里,锥探灌浆46.11公里;填塘固基17.95公里;修建堤顶防汛道路长94.82公里,其中混凝土路面22.53公里,沥青路面16.19公里,泥结石路面56.10公里;新建和恢复重建上堤路41条,长1.792公里;新建、加固和拆除重建穿堤建筑物41座,其中新建1座,加固接长28座,拆除重建11座,拆除封堵1座。 工程主要用GPS进行测量:有GPS控制网的布设;青弋江堤防1:2000带状地形图及纵横断面图测绘;青弋江文昌大堤、弋江大堤沿岸10余座穿堤建筑物1:500地形图的测量。 1.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青弋江流域面积7100km2,干流长233km,发源于安徽省黄山主峰北麓及黟县北部,出陈村峡谷后称青弋江,沿途经泾县、西河镇,其下河流在湾沚城区南阳村处分为两支,一支经清水河至芜湖市汇入长江,一支经赵家河、青山河汇水阳江下姑溪河由当涂城关入长江。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堤防、河道、穿堤建筑物、防洪墙、护坡、护岸工程、城镇防洪工程等。工程范围主要为荆山圩、三连圩、芜湖县城城区干流段、太丰圩、大兴圩、弋江大堤、弋江大堤南湾段、文昌大堤宣州区段、文昌大堤凤洲圩段、文昌护岸段、泾县赤滩镇段、泾县县城城区新建堤防段、泾县二河疏浚段、泾县黄村护岸段、泾县桃花潭段、泾县新民圩段。 1.3 已有资料情况 测区四周有国家C等GPS点,坐标系统为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拥有已知点为2012年安徽水利水电勘测院施测青弋江时留设的四等GPS点(B006,B007,B008,R617,R646,QX03,QY03),地形图利用的是1:10000青弋江沿岸地形图。 2、GPS的定位测量原理 2.1 GPS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GPS定位在测量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GPS接收机的小型化、小功耗给其应用于测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软件方面,GPS的基线解算、平差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都促使GPS在测量中得以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工程实践中,要保证GPS测量数据的精度的稳定性,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必须从影响它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本文主要通过对GPS控制网起算点、GPS布网、观测时间多路径效应的研究,得出结论来指导工程实践。动态GPS(RTK)的出现,使观测时间缩短,人员投入减少,并且不受网形和通视等条件的影响,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动态GPS(RTK)测量没有静态GPS测量的同步环、异步环及附合线路等约束条件,它是以基准站为中心呈放射状,以支点形式分布的散点,因而无法直接衡量其观测精度,其精度也无法满足控制测量的要求。与静态相比,其精度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存在缺少检核条件、可靠性不高的缺点。因此,作为新生事物的GPS(RTK)测量在实际生产中的精度成为测量界关注的重点。为了探求GPS(RTK)测量的精度,分析和研究GPS(RTK)测量的各种资料、观测方法及其数据处理方法,同时对其进行了实测对比和分析。对GPS(RTK)测量的精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002年3月24日,欧盟首脑会议批准了建设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实施计划;2004年第四季度,计划发射试验卫星:2005--2006年内,计划发射4颗伽利略工作卫星;2008年年底,建成(27+3)伽利略卫星工作星座。1998年lO月19日一1999年4月19日,国际大地测量协会、国际GPS服务中心美国导航研究所和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共同组织了一次GLONASS/GPS国际大联测,该大联测在俄罗斯、美国、法国和中国香港、台湾等26个国家和地区布设了61 个GLONASS观测站,国际激光测距服务中心(ILRS)也参加了GLONASS/GPS国际大联测,它组织了中国、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利用30台卫星激光测距仪,对9 颗GLONASS导航激光卫星进行了激光测距。依据上述GLONASS全球观测网的测量成果,解算出了PZ-90坐标与WGS-84坐标和ITRF坐标之间的变换参数。由此可见,解算多种卫星导航系统的统一坐标,需要组织较大测量队伍,布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