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书沙龙交流材料
读书沙龙交流材料
“一腔真爱,一份宽容”的教育
在素质教育活动中,我读了很多教育名著。霍姆斯说: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以前,从来没有品味出名人的名言对与我还有什么启示,如今,手捧这本书沉浸于其中的时候,才深深的体会到霍姆斯的这句名言所蕴含的哲理,因为李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正是给予了我同样的感受。
这些事有许多就在我的身边发生过,同时又解答了我工作中遇到的好多困惑。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多么朴实多么易懂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激动之余,也不由的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作为一个管理者,李希贵老师确实按照自己探索的教育理念来进行着对学生的教育,对老师的管理,在重视升学率的今天,这项探索不能不说是一项大胆的举措。尤其是“没有老师的语文课”将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两个班的学生,在半年没有语文老师的情况下,利用到图书馆阅读自修,最后的考试成绩竟然比平行班还略胜一筹,真是匪夷所思。
读后,自己真真切切折服于李老师的教育理念,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本书没有白读。
书,我们教育的源泉
-----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沁园河合小学 杨慧芳
世界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是的,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习惯的有无、阅读视野的宽窄和阅读积淀的厚薄。
今天,全国的教改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想更高质量地教育孩子,我们必须有选择地多读书,读好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自己对知识、对精神世界丰盈的渴求,更要站在教师这个职业的角度去理解读书的意义。日复一日,不断地读书,知识就会如潺潺溪流,注入思想的大河,帮助我们开拓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智慧,改变教学的质量。百部教育名著就是这样的好书。
比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捧读此书,不由自主有一种感觉:一位慈祥、睿智的长者,坐在对面与我聊天,他的丰厚学养、他的思想、他的智慧正慢慢地滋养着我的心灵,提升着我的智慧……
读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最令我震惊和佩服的不仅仅是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那些有价值的教育原则和方法,还有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事业持之以恒的追求,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热情。这种“力所能及,耕耘不息”的工作热情和“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坚韧品质才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瑰宝。从这些可以看出他对教育的爱。可以说“爱”字贯穿这部著作的始终。这也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教育。爱教育、爱学生、爱生活、爱自然,惟其如此,才能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一切。教育家吕型伟曾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了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教育的生命线,爱是教育的润滑剂、催化剂也是粘合剂。” 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出来,这么多年的教师生涯,我是爱着我的学生的。可我现在带给他们的是什么呢?安常习故,抱残守缺!我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呢?还是借用老先生的话吧 “真正的爱是不必声张的。应当教会儿童去爱,而不是教他们去谈论爱,应当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 “要让在学校里所说出的每一句话都结出果实,而不是一朵空花”老先生的话又在耳边响起……
是的,要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使他们成为健康快乐,聪明伶俐,宽容豁达,乐观向上的人。可是,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
答案同样还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里。在“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这条建议里,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看到这里,我不禁汗颜了。终于明白我有些课,教学环节设计得也算天衣无缝,但在课堂上却仍是显得捉襟见肘,让人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的不同。
“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危险的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缺乏精神财富的储备。”因此,《给》这部书中曾多次写到教师们为了给孩子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油画综合材料与技法.ppt VIP
- 英伟达800VDC AI 基础设施白皮书.pdf
-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 VIP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四季》 导学案.docx VIP
- 知道智慧树网课:科学的精神与方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章节测试满分答案.pdf VIP
- 七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课件(共13张PPT)-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pptx VIP
- 陈浩《筹码分布》-精.doc VIP
- 罗宾斯管理学(第15版)全套PPT课件.pptx
- 高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pdf VIP
- 2025年国际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框架下过度推介威胁的定位专题试卷及解析.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