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生态旅游新模式研究.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俗生态旅游新模式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黔西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黔西南的民俗文化是黔西南旅游资源之“魂”,文化的内涵决定着旅游的品位;黔西南生态旅游资源是黔西南旅游资源之“体”,生态资源是承载黔西南旅游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生态与文化融合,必定会迸发出新的旅游活力,催生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立足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结合黔西南州实际,挖掘民俗生态旅游新模式拟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借力创新,合理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塑造民俗节日核心,构建阶梯旅游开发模式;引入IMC,确立城市品牌;以人为本,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关键词:黔西南州 民俗文化 民俗节日 生态旅游 开发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黔西南州科技计划课题《黔西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XX-37。 黔西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黔西南的民俗文化是黔西南旅游资源之“魂”,文化的内涵决定着旅游的品位;黔西南生态旅游资源是黔西南旅游资源之“体”,生态资源是承载黔西南旅游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生态与文化融合,必定会迸发出新的旅游活力,催生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黔西南旅游业的产业链虽然已初步形成,但是不够牢固。应该坚持以当地奇特、迷人的自然风光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挖掘自己的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资源,使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结合起来,以效益为中心,提高文化旅游产品的品位,适应旅游者的不同需求,从而激发出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应,既保护景观中的自然生态,又使瑰丽深厚的人文景观得以传承,创造出新世纪、新形势下的新型的民俗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民俗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对它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开始,但在中国还是一个刚刚开始探索的新课题。因此,对黔西南民俗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研究对推动黔西南旅游发展,及其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的开发模式也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不断改变,因此,黔西南民俗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是不可能被挖尽的,还有待于我们不断地探寻。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借力创新,合理规划旅游资源开发 趁国发〔20XX〕2号文件的东风,遵照《贵州乡村旅游规划(20XX-2020)》,《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XX—2020)》,结合《黔西南州“十二五” 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以市场为导向,联系本州实际,依托境内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乡村环境资源,确立以村寨为基础,建设类型丰富、层次多样、以点带面、辐射全州的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使之成为世界知名的、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在此规划的总体框架下,正确认识黔西南的传统民俗文化保护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这个系统工程,通过最优途径挖掘民俗文化、倡导生态旅游,制定科学合理的民俗生态旅游开发规划,合理配置旅游资源并提出纵向与横向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促进黔西南州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1、明确中心,辐射周边,纵向深度发展乡村旅游。 在确立村寨为基础的类型丰富、层次多样、以点带面、辐射全州的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总体框架下,结合自身实际,黔西南州所辖一市、一开发区、七县均宜明确每一区域的主体村寨,以一个中心为“点”,辐射周边主要村寨,(见表1)。让游客醉在民族风情之中、醉在田园风光之中。春天可以去踏青,夏天可以去避暑,秋天可以去采摘,冬天可以去过年。 2、整合州内旅游资源,横向发展三个旅游产业带。 在全州所辖一市、一开发区、七县打破区域界线,不分行政区域,跨市、跨跨乡、跨镇、跨村寨,只以旅游集群为单位全方位发展黔西南州的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重点把生态旅游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民俗生态旅游产业,以自然生态旅游景区景点为依托,以民俗优势资源为基础,以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精品为支撑,围绕旅游精品线路着力打造以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为重点的文化旅游产业带。 经过整合州内资源,横向发展三个旅游产业带:一是以万峰林、马岭河峡谷、双乳峰三个国家4A级景区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为主的生态旅游区;二是积极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形成以中心村寨纳灰村、绿荫村 、鲤鱼坝苗族风情村、打凼村、纳孔村、三宝彝寨乡、龙吟镇、岩架镇洛凡村、卡法红军村为轴心,南龙古寨, 泥凼石林, 冷冻村, 间歇泉, 楼纳, 三家寨, 放马坪, 坝盘, 香车河堡, 三岔河, 三道沟, 弯田, 朗寨, 卡塘, 板其, 夯达, 乐旺, 桑达等为辐射区域等的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区;三是努力挖掘望谟卡法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晴隆二十四道拐等为代表的抗战之旅和南明皇宫等为代表的历史文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