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 约1.69千字
- 2021-01-14 发布
文档工具:
-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PAGE
PAGE 3
课题实验课教学设计
学 校
哈尔滨市第四中学
授课班级
2.6
授课教师
张永揆
授课题目
导体的电阻
授课时间
2012.11.13
授课地点
哈四中
课
题
研
究
基
本
情
况
课题名称与类别
课题名称:在物理学科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课题类别:市规划办一般课题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学科探究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验操作的能力以及“导学案”的运用对课程有效性的影响
课题研究的进程
课题实验研究阶段
研究者在本课题中担任的研究任务
参与本学年有关“导学案”教学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的运用与意义的研究。
目标设计
教学
目标
1. 深化对电阻的认识,了解导体的电阻规律,能用电阻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并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
2. 通过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及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3.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态度;通过小组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导体的电阻和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
教学难点
如何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
实验
目标
本节课主要研究在新课程背景下运用“导学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性
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
导探式教学
实验方法
观察法 、数据分析法
教学环节及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实验意图
一、情境
导入
新课引入:
本节课,我们学习第六节导体的电阻。根据欧姆定律, 可得R=U/I,但我们知道R与U、I无关,而是由其自身因素决定的。那么,导体的电阻到底跟自身的哪些因素有关,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下面就请个小组同学根据课前探究的内容,分别进行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课前行探究情况的总结汇报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检验学生探究能力
观察点一:观察员在课前收集全体学生的学案,检查学生对课前探究的完成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观察记录,为研究“导学案”课前自主学习部分在探究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提供数据支撑。(见量表1)同时,在课上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
二、实验
探究
1.观察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及时处理探究过程中的各种生成性问题。
2.学生探究结束后利用投影进行理论总结。
(1)电阻决定式:
R=ρL/S
(2)电阻率的物理意义
表征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3)表达式
ρ= RS/L
(4)单位:欧姆米
(5)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结合学案中表格数据进行总结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学生由实验得出结论:
导体的电阻 R跟长度 l成正比,跟横截面积 S成反比,还跟材料有关。
将探究得到结论,用数学方法整合为一个等式。
思考问题,并思考、交流总结:ρ的决定因素。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探究能力
对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探究方法做一个明确的提炼。
观察点二
观察员在学生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并结合学案探究部分的编排设计,统计探究题目能否引起学生兴趣和学案的问题设置能否有效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见量表2)为研究“导学案”课上合作探究部分在探究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提供数据支撑。
三、当堂
检测
课堂小结:
1.知识小结:
电阻定律:R=ρL/S
电阻率:物理意义:
单位:
受温度影响:
2.方法小结
实验探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当堂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即学即练部分内容。
师生互动,总结知识与方。 加深理解,拓展思维。
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计算,获得成功的体验。
回顾探究的全过程,体验实验探究对科学研究的作用。
巩固实验探究的方法。
巩固新知识。
观察点三
观察员在课后收集所有学生的学案,对当堂检测进行批改,做好相应的观察记录。(见量表3)为研究“导学案”当堂检测部分在探究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及有效性提供数据支撑。
四、布置
作业
完成课后问题与练习1、2、3、4题。
五、实验反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