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件明清实学思潮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明清实学思潮 中国实学研究有广、狭义之分,广义之实学是指自先秦以来注重现实、经世致用的学问;而狭义之实学则是指发韧于北宋中叶、昌盛于明末清初,针对明末理学及王学末流所造成的种种积弊进行理性反思和深层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股社会变革思潮。就其理论形态而言,实学是明清时期思想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遵循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法,主要表现为训诂考据之实学、修养践履之实学、自然科技之实学及国计民生之实学等。我们研究中国传统实学是建构现代新实学的需要,是为了弘扬“民胞物与”的人文精神和求实创新的精神。中国实学是中国思想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有的实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本身就是从王学后学中衍化出来的。我们这里所涉及的主要有李贽(修养践履之实学)、黄宗羲(国计民生之实学)、方以智(自然科技之实学)。 李贽的童心说 李贽的思想体现了传统观念压抑下,知识分子要求返归本真自我,还人性以自由的时代潮流。他的思想中充满了新与旧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个人自由与社会束缚的矛盾,他的思想是自王艮开创的自信自立、一空依傍,面向下层民众生活,不空谈心性的泰州之学基本精神在明代后期社会背景下发展的结果。 童心说:回到本真自我 李贽认为童子是人之初,童心是心之初。惟有童子,保持了人心纯真的本原。 童子之心,是未受外来污染的绝假纯真之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本真自我;具有本真自我,才能立言行事皆真。而本真自我在他能接受闻见道理后便丧失了,所以道理闻见,读书识义理,皆足以掩蔽童心。李贽这里并不是叫人闭目塞听,不与外界接触,而是抨击当时虚伪的世风和俗儒对经书中的道理执定成局、食而不化,甚至以之文过饰非,以之为卑鄙行径的借口这种丑恶现象。 他提出童心说,是倡导人返回赤子之心,本真自我,以纠正虚伪世风。 李贽批评假道学,又溯源于假道学所据的经典六经《语》《孟》。他认为这些儒家崇奉的经典并非皆出自圣人之口,即使出于圣人之口,也不能作为万世至论,不能执以为行于万世的信条。这是非常大胆的言论。 此童心说是泰州龙溪的理论发展的结果。王艮倡百姓日用即道说。此说意思有二:一是,百姓穿衣吃饭的日常行为即道的内容,道并不深奥,并不虚玄。二是,道并非考量计较,拟议安排所得,道就在自然而然中。童子捧茶泛应动作即是道。李贽对泰州之学最倾慕的为其气魄、胆力,他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超绝世情,寻求本真自我。 李贽所谓童心,重在一个真字,真即未受世俗观念特别是荣利、名位、财色等浸染的本真状态。有真心,即有童心。童心不是不接受任何观念、任何经验的绝对心体,人的心体也不可能不接受道理闻见。这样他的童心说实际上主要不是一个哲学观念,而是一个文学的观念。这不是如佛教所谓的“清静自性”,而是现实的人心。现实的人心是感觉、智识、意志等心理内容交织的总体,即使没有天赋良知的内容,也不是白板一块,所以只能是真心。 “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也。”(《童心说》,《焚书》第98页) “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明之可丑也,而欲务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同上) “今之学者,官重于名,名重于学。以学起名,以名起官,循环相生,而率归重于官。使学不足以起名,名不足以起官,则视弃名如敝帚矣。”(《复焦弱侯》,《焚书》第47页) “今之所谓圣人者,其与今之所谓山人者一也,特有幸与不幸之异耳。幸而能诗,则自称曰山人;不幸而不能诗,则辞却山人而以圣人名。幸而能讲良知,则自称曰圣人;不幸而不能讲良知,则谢却圣人而以山人称。辗转反复以欺世获利。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又与焦弱侯》,《焚书》第49页) “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生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于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升年2也。” (《童心说》,《焚书》第98页) “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谓出于圣人之口也,决定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药医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

文档评论(0)

小太阳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