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高中语文_《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9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 2、把握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4、5段赏析,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品味文章语言美;鉴赏本文语言技巧,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内?容?:?? 导入 师: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铮铮铁骨,毛主席称赞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就是著名作品的散文大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荷塘月色》。 学习目标 师:这是本节课我们要达成的2个学习目标,大家一起读一读。(PPT) 1、诵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 2、把握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师:咱们在课前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就请同学们跳读文本,边读边思考: PPT:作者月下漫步的行踪是如何的?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味一下。(可以试着动手画画作者的行踪路线图) 生带问题读文 生汇报 (1)谁先来说一说作者月下漫步的行踪是怎样的呢? 明确:在家里 去荷塘 观荷塘赏月色览四周想采莲 回到家 (PPT) 第一节“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第九节“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强调圆形结构 结构美 (2)找出文中描写心里感受的句子。 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②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心中渴求宁静、自由,所以他去荷塘的目的是求宁静的) ③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暂时获得宁静) ④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心中失落。走出宁静) ⑤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心中怅然。联想采莲但依然不能再得宁静) ⑥这令我到底惦念着江南了。(不再宁静) 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又可谓“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颇不宁静 独处求静 暂得宁静(一无所有 惦念江南) 走出宁静 (PPT) 师:经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整篇文章的脉络、结构也就一目了然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两条)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是作者的行踪变化,而暗线是作者的情感变化。而且这两条线索呈现出的都是一个什么形状(圆形)嗯,一个非常美的结构——圆形。 那么在这个圆形里,作者的重点放在哪里?——荷塘。 对,就是荷塘,就是给朱自清先生带来片刻宁静的荷塘月色。(手指课题) 接下来,我们重点赏析这月色下的荷塘和这和荷塘上的月色,也就是4、5段。 四、重点赏析,感受语言美意境美 (一)月色下的荷塘 1、我们先来一起走近月下的荷塘,去感受一下荷塘的美。我为同学们朗读这一自然段,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思考:这月下的荷塘依次写了那些景? 师配乐朗诵第四段。(舒伯特《小夜曲》注意朗读的速度) 谁来说说这一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荷叶、荷花、荷香、荷波 写满眼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态的荷花,顺笔写缕缕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和流水,层次井然,形象精确。?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这一段写得真美!那美在哪里呢?这需要我们去细细地品味它的妙处。 思路: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句话我觉得很美,但美在哪呢?大家看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这就是表层,也就是从句子的本身来看它写了什么。那么,我们进一步考虑一下,为什么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呢?舞女的裙有什么特点?(飘逸,舒展,柔美)用舞女的裙来形容荷叶,说明荷叶在作者的眼里是什么感觉?(飘逸的,舒展的,柔美的)这就是句子的深层含义,抓住事物的哪些特点。那么再来看,能不能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呢?(喜爱,赞赏) 在这里给同学们提供一个思路,从表层到深层。那么接下来的时间,请同学们品读第4自然段,找出认为优美的语句,细细品味,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过会我们一起来分享。好,开始吧。(PPT) 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分享: 明确: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是田田的叶子。”(指导舒缓朗读) (2)“袅娜”(开的正艳)、“羞涩”(含苞待放)赋予荷花一种少女的柔美与娇羞。采用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博喻: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在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