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设计(18份)人教课标版10教案.docx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设计(18份)人教课标版10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诵读点拨式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四分别安排了先秦至南北朝 的诗歌、唐诗、宋词共三个单元的经典古诗词作为教学内容。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 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词,是著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此之前, 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婉约派柳永和豪放派苏轼的词 , 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 用。后面学习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婉约派李清照的词作,所以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豪放派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学习这首词,让学生对豪放派的词风有深入的了解,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较差, 思维能力、 审美能力有待提高, 但因为高一学生已学过古 典诗词, 对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 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 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法设计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 学生为主体, 以诵读—讨论—鉴赏为主线, 并向 学生讲解“文本细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文本细读主要有以下方法。 . 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感情。诵读法是语文教育的传统方法之一,学生在反复的诵 读中感悟文章的行文脉络、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 文本细读法:通过对文字本身的挖掘,体会作者的用意,教会学生在不了解作者及时 代背景的前提下鉴赏诗歌。 四、学法指导 . 诵读,指导学生在诵读时应该注意的几个要点。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 立足文字,文本细读,深入挖掘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思想及词风。②领略辛弃疾的豪放风格,感 受他深沉悲愤的爱国之情。 . 过程与方法:①了解词作借景抒情及用典的艺术手法。②学会用“文本细读”的方法 分析作品的情感。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辛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 有感情的朗读,品味诗词语言。 . 深刻理解词人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教学难点】 ⒈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典故的内涵。 ⒉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环节】 一、导入——巧用对联,引出作者 “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大家猜猜对联所写之人是谁?自古以来“苏辛”并称,苏轼和辛弃疾分别代表着北宋和南宋的豪放风格。 我们已经领略了苏轼“大江东去”旷放情怀,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辛弃疾,在他的作品中体味他内心的情感。 二、整体感知——通过“三看” ,获取信息 学习诗词有“三看” ,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 提问:从词的标题你获得了怎样的信息? 明确:登亭。 师:古人有“登高抒怀”的习惯。孔子曰“登高必赋”他们一旦登山、临水,凭轩(楼、阁),往往会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有感而发。 提问: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哪些“登高抒怀”之作? 师:不同的人登高之后所抒之情不同, 今天我们就看一下辛弃疾登上赏心亭后, 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三、诵读词作——体会情感,把握内容 . 学生朗读:之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词作,现在,找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一下,注意读 出豪放的味道来。 . 名家朗读:注意听准字音,并做好笔记,同时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 全体自由读:体会情感的同时思考作者写了哪些所见所闻所感,词中与标题相对应的 一个词是什么?它起到怎样的作用? 明确:登临意(词眼) 。 过渡:作者登亭临水,即为登临, 那么,作者看到了什么? (壮阔的)江天、 (秀丽的)远山, 以及楼头的落日。听到了什么? (孤)雁的叫声。 想到了什么? 张翰——乐于归隐 许纪——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叹时光流逝 过渡:词人的这些感触,使他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于是引出了最后一句: “倩何人 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那么,词人在痛苦之际,没有找朋友相诉,而是想要求得女 子的安慰,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无人会,登临意(没有朋友,没有可倾诉的对象,用文中话说,即为“无人会” , 更与何人说?) 在没有知己,无人理解的情况下,词人之泪只能由有母性光辉的女子来擦干。 所以,我 们讲这三句呼应了前面的词眼,那么,这样的女子出现了吗? 明确:没有。倩,请别人代替自己做, “何人”意为“无人” ,连个能帮他去唤取歌女的 人都没有,就更加突出了词人的极度孤独落寞之感。 过渡:那么作者为什么会哭呢?只是看眼前景想心中事这么简单吗?别人无法领会的 “登临意”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思呢? 四、文本细读——字里行间,掌握主旨 点拨:我们常说分析诗词要关注作者, “知人论世” ,即通过作者的经历及他的思想等方 面去分析作品的情感及主旨。 然而,在考试中出现我们熟悉的作家的概率不是很

文档评论(0)

150****22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