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杨绛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钱钟书杨绛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 打开文本图片集 钱钟书说,这个世界给人弄得混乱颠倒,到处是磨擦冲突,只有两件最和谐的事物总算是人造的:音乐和烹调。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也是一种一贯的多元,调和滋味,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济,变作可分而不可离的综合。 杨绛说:“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钱钟书和杨绛这对才子佳人用六十多年的相知、相爱、相守诠释了爱的真谛,一见倾心的爱恋也能够在柴米油盐酱醋茶里存在,他们爱得宽容,爱得真切,他们是各自走进围城的理由,不愿走出围城的依据。1933年,钱杨家人在苏州某饭馆摆了几桌酒宴请了两家的至亲好友,相当于给两人举行了一个简单的订婚礼。1935年夏,杨绛和钱钟书在钱杨两家各举行了一次婚礼。1997年3月4日,两人心爱的女儿钱瑗离逝,享年60岁。1998年钱钟书离世,享年88岁。20XX年杨绛仙逝,享年105岁。钱钟书写的《围城》风靡中国,杨绛翻译了《堂·吉诃德》。杨绛回忆她和钱钟书、女儿钱瑗一家三口的散文集《我们仨》,温暖动人,让人哀而不伤。 乱世,食物谱就哀歌 杨绛在《回忆我的父亲》中写道:“日寇第一次空袭苏州,一架日机只顾在我们的大厅上空盘旋,大概因为比一般民房高大,怀疑是什么机构的建筑。”在战乱中,杨绛的母亲患上疟疾而亡。当战乱结束,重回故里,杨绛写道:“我家房子刚修建完毕,母亲应我的要求,在大杏树下竖起一个很高的秋千架,悬着两个秋千。旁边还有个荡木架,可是荡木用的木材太顸,下圆上平,铁箍铁链又太笨重,只可充小孩子的荡船用。我常常坐在荡木上看书,或躺在木上,仰看“天澹云闲”。春天,闭上眼只听见四周蜜蜂嗡嗡,睁眼能看到花草间蝴蝶乱飞。杏子熟了,接下等着吃樱桃、枇杷、桃子、石榴等。橙子黄了,橘子正绿。钟书吃过我母亲做的橙皮果酱,我还叫他等着吃熟透的脱核杏儿,等着吃树上现摘的桃儿。可是想不到父亲添种的二十棵桃树全都没了。因为那片地曾选作邻近人家共用的防空洞,平了地却未及挖坑。秋千、荡木连架子已都不知去向。玉兰、紫薇、海棠等花树多年未经修剪,都变得不成模样。篱边的玫瑰、蔷薇都干死了。紫藤架也歪斜了,山石旁边的芭蕉也不见了。 记得有一年,三棵大芭蕉各开一朵‘甘露花’。据说吃了‘甘露’可以长寿。我们几个孩子每天清早爬上‘香梯’(有架子能独立的梯)去摘那一叶含有‘甘露’的花瓣,‘献’给母亲进补——因为母亲肯‘应酬’我们,父亲却不屑吃那一滴甜汁。我家原有许多好品种的金鱼;幸亏已及早送人了。干涸的金鱼缸里都是落叶和尘土。我父亲得意的一丛方竹已经枯瘁,一部分已变成圆竹。反正绿树已失却绿意,朱栏也无复朱颜。‘旱船’廊下的琴桌和细瓷鼓凳一无遗留,里面的摆设也全都没有了。我们从荒芜的后园穿过月洞门,穿过梧桐树大院,转入内室。每间屋里,满地都是凌乱的衣物,深可没膝。所有的抽屉都抽出原位,颠横倒竖,半埋在什物下。我把母亲房里的抽屉一一归纳原处,地下还拣出许多零星东西:小钥匙,小宝石,小象牙梳子之类。母亲整理的一小网篮古瓷器,因为放在旧网篮里,居然平平安安躲在母亲床下。堆箱子的楼上,一大箱古钱居然也平平安安躲在箱子堆里,因为箱子是旧网的,也没上锁,打开只看见一只只半旧的木盒。凡是上锁的箱子都由背后划开,里面全是空的。我们各处看了一遍,大件的家具还在,陈设一无留存。书房里的善本书丢了一部分,普通书多半还在。大黑之后,全宅漆黑,据说电线年久失修,供电局已切断电源。”因为战乱,故园被毁,荡然无存的果树仿若带走了幸福的过往。 “龙肝凤髓”到“剩饭”,家庭变故的哀歌 钱钟书是晚清学者钱基博的长子,可未满月就被过继给了伯父。伯母常年卧榻抽鸦片烟,对他一向不大关心,伯父倒是很疼爱他,带着他玩,教他打棉花拳,时不时带他上酒馆吃杂碎肉,说是“龙肝凤髓”,还给爱看书的他些零钱让他租小说看。钱钟书贪读把眼睛都看坏了,戴上厚厚的大眼镜。伯父去世后,他便没人疼了。每天早上,伯母让陪嫁的丫头热点馊了的剩饭给他吃了去上学;下雨天,弟弟们都穿着皮鞋上学,他只能穿着伯父的大钉鞋,鞋子太大,只好在鞋尖塞上大纸团。写字的笔尖断了,他没钱来买,就把毛竹筷子削尖了蘸墨水来写,模模糊糊的字体无法辨认,常被老师责骂。生父钱基博保守刻板,对儿子爱之深、责之切,连平素的家信也从不会嘘寒问暖,只是言之谆谆教导他如何做学问。生母担心养母有意见,对过继的儿子也断不敢太过关心。幸好钱钟书浑浑噩噩的,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只要有书读,其他概不多虑。

文档评论(0)

y31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