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农户金融行为角度下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普惠性研究.docxVIP

微观农户金融行为角度下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普惠性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观农户金融行为角度下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普惠性研究 刘彦辰 郭晓雨 吴娟频 摘要:金融排斥在农村广泛存在,深刻影响着农户金融行为的发生,而农户互联网金融行为是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应用程度的重要体现。本文将农户的互联网金融行为划分为支付、理财、借贷、融资四大类,并采用IFI指数评价分析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水平。分析发现,农户金融行为受到多重排斥的影响,河北省农村互联网金融普惠性水平整体中等偏下,区域差异性较大。建议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升农户对互联网金融的信任程度; 提升农户互联网金融认知和安全辨别使用能力,缓解各种金融排斥; 根据农户金融行为规律,不断深化互联网服务。 关键词:农户金融行为 农村互联网金融 普惠性 金融排斥 IFI指数 *基金项目: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课题名称:河北省农村互联网金融普惠性测度及分析(课题编号:S20XX11420XX5); 河北省科技厅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创新体系构建(课题编号)。 一、引言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户生活的提高使得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侧呈现双向增长,即数量增长与质量增长。20XX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提出,鼓励产业链金融、互联网金融在依法合规前提下为小农户提供金融服务。 20XX年,谢平等学者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随后互联网金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掀起了金融服务模式的革命与潮流。依靠互联网基础设施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互联网金融以其便捷的资金使用方式,低门槛的金融信息渠道(刘子龙,20XX; 赵燕妮,20XX)等优点在农村迅速发展,对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形成了极大的冲击(曾耿明, 20XX)。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从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获取金融服务(熊德平,20XX),农户受到自我排斥(张敏,20XX)、工具排斥(吴本健,20XX)等影响,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大多限于存款、转账等基础服务(周立,20XX)。农村地区银行网点分散、难以覆盖全部农户(刘峰,20XX),农户金融知识不高、金融信息单方面倾斜,金融基础设施薄弱、银行运营效率低下(杜晓山,20XX),这些极大地影响了农户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与满意度。 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特征与普惠金融有着内在的耦合性(吴本健,20XX)。发展互联网金融是弥补传统金融服务劣势、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必然要求(江瀚,20XX)。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极大地发挥了长尾效应,使得金融服务范围扩大、交易成本降低,撬动了普惠金融发展的新局面(王金龙,20XX)。 金融服务模式的革命浪潮下,小农户的金融行为逐渐互联网化,网络工具的使用愈加复杂,如第三方支付(例如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网络理财(例如支付宝、传统金融理财的互联网化)、短期小额借贷(蚂蚁花呗)等工具。农村地区长期处于经济发展的底层,农户对于互联网新技术与新信息手段难以掌握。农户对于不同互联网金融工具的排斥程度、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普惠性水平如何还都是未知的问题,更是影响互联网技术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将对农户互联网金融行为排斥下的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普惠性水平进行研究与探讨。 二、农户互联网金融行为与排斥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农户互联网金融行为发生情况,我们随机选取了沧州、石家庄、保定、廊坊、邯郸和邢台六个市区的十个行政村落,深入农户家中调研,帮助农户根据真实度可信度筛选出有效调查问卷503份,构建平面数据。 在调查过程中,考虑到6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16岁以下的青少年一般不具备使用智能手机等设备的能力及需求,故不包含在样本数据之内。在实地走访发放问卷过程中,受访者年龄范围基本在20岁到60岁之间,且有效问卷中受访对象的年龄集中在20-30岁和30-40岁两个年龄组,占比93%,少部分家庭成员构成全部处于40-60岁之间。同时,年龄分布在50-60岁的有效问卷基本是通过面对面的问卷访谈实现的。因此,课题组调查数据比较真实有效,能够反映出调研地区农户实际的互联网金融行为。 本文将农民互联网金融的行为划分为支付、理财、借贷及融资四个方面(如表1)。并定义如下金融种类排斥:一是农户不发生某种互联网金融行为,未享受到该互联网金融服务时则为存在该种行为的排斥; 二是由于操作复杂,互联网基础设施与工具等造成的不发生互联网金融行为,则认为存在工具排斥; 三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知识和技能不了解,并未进行相应学习而无法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造成的不发生互联网金融行为则认为是自我排斥; 四是由于对

文档评论(0)

y31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