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旅游类图书出版的意义、问题与创新.docxVIP

新媒体时代旅游类图书出版的意义、问题与创新.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媒体时代旅游类图书出版的意义、问题与创新 张庆园 张凌媛 摘要:旅游类图书能够连接地理空间和作者、读者的精神世界。新媒体时代,在图书权威性地位受到挑战、纸媒图书与网络化内容融合度不高、治愈情怀消解着图书人文韵味等困境下,旅游类图书出版可从多方合作、多维并进、多元开发等层面寻求创新突破的路径。 关键词:旅游类图书; 意义建构; 出版创新 课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改革开放40年‘小康社会的集体记忆研究”(19YJC860050)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小康社会集体记忆建构及共同富裕精神研究”(XYZD20XX18) DOI:10.3969/j.issn.2095-0330.2020.01.014 《消失的地平线》一书自1933年出版以来在欧洲乃至全球引起轰动,极具出版业黄金时期一书扫天下的先锋之气,成为传统媒体时代里“旅途必备书籍”的标杆。书中的探险故事为读者所想象,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寻找理想王国香格里拉的热潮。我国也不乏优秀的旅游图书,以中信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一书为例,此书在出版之际便获得突破性成功,多次印刷,销售量达50万册,而当年旅游类图书全年动销品种数亦达到7 000种。 21世纪前十年中国开放入境旅游政策,国外背包游客涌入中国,也引发了国内自助游热潮,《背包十年》被背包客们奉为绝佳攻略,为当时缺乏指导的潜在自由行者提供精神上的指引。最初流传于《消失的地平线》中的旅行意义也在此书中被重新唤醒,从现实生活中抽离、在旅行中解放自我不再是虚妄的梦想,开始成为一代人的旅行信仰。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开启,人们对未知世界的了解不再单纯依赖图书等传统媒介,当前,大众旅游时代业已到來,马蜂窝、穷游网等旅游社交平台兴起,网络生产的旅游资讯内容糅杂到传统图书中,旅游类图书出版需求增加的同时也面临互联网技术的再冲击。传统旅游图书与社交媒体成为读者获得旅游资讯、产生旅行冲动的双重信息源,我国旅游类图书的出版意义在新媒体时代面临新的解读方式。在此背景下,本文着重探析新媒体时代旅游类图书的意义建构与再生产机制,考察图书价值传递过程的同时,梳理现实问题,以探寻旅游图书未来出版创新的着力点。 一、新媒体时代旅游类图书的意义建构 巴什拉在《空间诗学》中提出,“想象”是一种非限定的行为方式,将空间与事物相关联并产生价值。 旅游想象令人们产生一套想法,使得某地在脑海中成为旅游目的地,而旅游类图书将异域的他者高度浪漫化和理想化,欲以他者为媒介进一步反思现代社会的诸多弊端。 人们的旅游动机追求差异性和真实性,如果将旅游类图书置于想象理论视域下解读,其出版意义则在想象和真实之间得以重构(如图1所示)。 旅游类图书本质上是一个由符号、话语和价值集合而成的抽象空间,通过故事、传说等进一步完成他者性生产。作者以想象的方式对地方形象进行重构,将地方实景空间“诗意化”,在文学空间对真实进行想象式建构,赋予其隐喻性的文化意义。 读者在书中与作者描述的“异地世界”相遇并构建认知空间,在他者性角色中走向自我。 基于对“彼岸”的向往,旅游类图书的读者结合自身社会经验与身体想象建构认知空间。传统旅游图书与社交媒体共同构建和强化人们对于当代社会与文化的差异性想象,成为读者想象的主要来源。阅读支撑想象的落脚,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虚构着与作者步调一致的旅行故事,重构成契合自我的认知空间。身体想象则进一步链接文本话语空间和读者认知空间 ,一旦积极参与,读者便可能成为游客。 读者从想象到真实的旅行实践实现了旅游类图书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关怀”以及旅游消费的再生产。想象的“他者”实为关照“自我”的一种参照对象。旅游类图书的他者性生产帮助读者完成社会想象与旅游想象的联结,旅行消费实践将抽象化在文本和图像中的人地复杂关系转换成真实性意义,从而达到自我意识与自我关怀的目的。 二、当前旅游类图书出版的问题审视 对旅行意义乃至人生价值的追问使得旅游类图书的受众激增。根据CIP统计数据,20XX年至20XX年,全国共有545家出版单位参与旅游类图书选题申报,选题总量共有16 121种,平均每年3 000余种。 旅游类图书的出版形式持续创新、电子出版物逐步得以普及,与旅游社交平台一同成长起来的游记类图书更一度成为出版风尚。但选题同质化、内容空洞化等弊端导致图书内容质量难以保障,始终困扰着新媒体时代的旅游类图书出版。 1.图书的权威性地位受到挑战 旅游类图书随旅游方式的变化而逐渐丰富,历来是读者或潜在旅游者的旅行指南参考,因其工具性价值备受欢迎,如根据CIP统计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