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青年讲师熊浩演讲——《万世师标准表格》,真正师者的模样......docx

复旦大学青年讲师熊浩演讲——《万世师标准表格》,真正师者的模样......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旦大学青年讲师熊浩演讲—— 《万世师表》 ,真正师者的模 样 ..... 复旦大学青年讲师熊浩今年教师节在“我是演说家”节目的演讲——《万世师表》 ,引无数人感动落泪。 他在演讲中引用了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的话: “我就是中国一介平民。几十年的学校教育把我往西方贵族的方向渐 渐拉近,而经过一番彻悟,我就像黄河决了堤,向中国平民的道路上奔涌回来了” ,深深打动了所有听众。 因为这次演讲,熊浩花 10 天时间,第一次全面了解了陶行知,“这个用自己的生命温润了全中国的人,他也成了我从教生涯中的一颗星辰。 ” 让我们先来看演讲视频—— 熊浩是复旦大学法学院的青年教师,曾经参加过多次辩论赛并获得最佳辩手称 号。但是“这次演讲和那些辩论不一样” 。 熊浩说,拿到“导师”这个规定题目时,他想到过很多大学者,包括胡 适,“他可说是中国成功知识分子的代表,留洋回国,长袖善舞,成为士林领袖。但是,当下社会似乎只剩下了胡适的魂魄,而和他反差最大的,则是想把知识贡献给社会最底层的陶行知。” 刚刚在复旦担任讲师两年的熊浩说: “近年来看到越来越多导师和学生的纷争,这使我不由想到,我们应该重新理 解师道尊严。就此而言,当下我们更应该谈的是陶行知,他 一直致力于他所说的 '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他让我们这些年轻人知道,在胡适那一类知识分子的成功模式之外,还可以有另一种选择。 ” 讲台上的熊浩 熊浩本人先后在华东政法大学、墨尔本大学和香港大学分别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进行过学术交流。回看求学生涯,熊浩说: “我所遇到的每一位导师,都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他们从来没有让我觉得导师是老板。虽然他们没有像陶行知那样大爱于众生,但他们对学生的爱和对教育的热爱,是推动我走向大学讲台的动力,未来,我也绝不会让我的学生认为我是老板。 ” 在熊浩看来, 陶行知是送教育到农村的 “中国支教之父” ——他放弃了自己的一切。他坦言,自己虽然无法做到陶行 知这样,但能够做到的是,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让学生看到有着好的价值观的人,应该是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生存得很好的人。然后才是达则兼济天下,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学生和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以下是演讲全文——《万世师表》 小时候父母带我去孔庙,跟着人群走过那个叫学海的小池塘,跨过礼学门的牌坊,进入大成殿。只见正前面站着一个合手而立的夫子,他的前面有龛台,龛台上有牌位,牌位 上有一行小字。我透过人群仔细看,那上头的字是“万世师表”。 我长大了,我明白,这四个字对中华民族无比隆重,它用来专门修饰那些我们这个文明的人格典范和精神导师。 坦率说,当我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突然想到现实。我们所占据的这个现实社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 攘攘皆为利往。导师这个词,多少恐怕也受人污染了吧。 什么人都敢称导师,教人唱歌、教人理财、教人成功、教人创业,所有人都称导师。我不是说这样的称呼错了,我是说有一点不甘。 你会不会有的时候有一点迟疑,就是,这世上除了那些教人成功的人,还会不会有一种不一样的人,他以他的生命质量重新撑起导师这两个字的隆重分量;他以他自己的生命光亮重新点亮导师这两个字的生命光华。如果有,他是谁?他是何等模样? 我大学时代到安徽支教,从上海出发,火车转汽车然后步行,最终到达了大别山深处安徽金寨的一所小学。第二天一早,我和太阳一起起身,来到学校当中推开教室的门,发现孩子的眼睛,被阳光照得无比澈亮。 我们拿半截粉笔, 开始在黑板上书写语文、 数学、英语,下课的时候,我们这帮大孩子和山里的娃一起在嬉戏,那个 声音放肆得要命,传出好远好远,引得那些村里的孩子家长 都好奇地往里望。 我拿到导师这个题目,进入我头脑的便是那大别山深处的朗朗书声,便是那孩子眼睛,便是求知的精神,以及在那个小小的校园当中的白墙上,一直让我难以忘怀的话——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我们问校长这是谁说的, 校长说,我们安徽老乡陶行知。 陶行知,安徽歙县人, 1891 年生, 1946 年逝。他先后在南京汇文书院,金陵大学,美国伊里诺易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求学,主修教育。 陶行知 1917 年回国,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院和国立东南大学任教。 1917 年,一个成功的中国知识分子留学回国了,他那个时候并没有梦想着享受成功,而是要重新定义何 谓成功,他要让自己和祖国重新建立关联。 在哥伦比亚大学,陶行知(右一)与胡适(左二)等师生合影 1917 年,先生目之所及之中华,全是面目疮痍,国家贫 困到难以想象的程度,陶行知说这病根乃在教育。 中国那时候有两亿文盲,有七千万儿童没有任何机会接 受教育。那时候的陶行知,以他之所知,本可以转身而为人 上之人;那时的陶行知,以他之所学,本可以谈笑于鸿儒之 间。而他把目光死死盯住中国的最底层社会。 陶行知振聋发聩地说,这个国家以农立国

文档评论(0)

136****945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