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子生产技术 大豆产量构成因素 大豆产量的构成因素.docx

大豆种子生产技术 大豆产量构成因素 大豆产量的构成因素.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 - 版权所有,仿冒及翻印必究 大豆产量构成因素 1.大豆产量的概念 1.1大豆的生物产量 大豆的生物产量是指大豆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质的总量,即整个植株(不包括根系)总干物质的收获量。 1.2大豆的经济产量 作物的经济产量,是指因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大豆的经济产量一般指大豆籽实的重量。 图1.大豆的生物产量 图2.大豆的经济产量 2.大豆产量构成因素 大豆的经济产量是由单位面积内株数和单株产量两个因素构成的。而单株产量是由每株有效荚数、每荚实粒数、粒重构成。粒重通常以百粒重计算,即随机抽取大豆样本,从样本中数出100粒籽实用天平称得的重量。不同品种的大豆百粒重存在很大的差异,一般在16~24g之间,但有的大豆品种可达到30g以上。 3.大豆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大豆产量构成决定于单位面积内的株数、每株有效荚数、每荚粒数和百粒重4个因素。 单位面积上的株数越多,每株有效荚数越多,每荚粒数越多,百粒重越大,也就是四者乘积越大,大豆的产量就越高。但在实际生产上,这些因素很难同时增长,在一定栽培条件下,构成产量各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当单位面积内株数增加到一定数量时,每株荚数就有减少的趋势,粒重也会有所降低;当单位面积株数减少时,每株有效荚数就有增加的趋势,粒重也会有所增加。所以,要获得高产,要在可能不减少单位面积株数的条件下,尽量增加每株荚数和每荚粒数,以及提高粒重。通过协调四者之间的关系,达到提高大豆经济产量的目的。 4.大豆的产量形成特点 4.1生物产量的形成 大豆生物产量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三个时期,即指数增长期、直线增长期和稳定期。大豆植株生长初期,叶片不遮荫,光合产物与叶面积成正比,增长速度缓慢,此时生物产量的积累曲线如指数曲线。从分枝期起,叶面积增长迅速,光合产物积累速度大大提高。从分枝期至结荚期,生物产量增加最快,基本上呈直线增长。结荚期以后,叶片光合速率降低,生物产量趋于稳定,在鼓粒中期前后达到最大值。生物产量是形成经济产量的基础,要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必须千方百计提高生物产量,同时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中运转。 4.2经济产量的形成 大豆生长发育的重要特点是生殖生长开始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间长。一个生育期为125d的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出苗后60d开花,此时生物产量约占总量的20%~25%。由此可见,大豆的大部分干物质是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内积累起来的。大豆早熟品种在出苗后50d左右,晚熟品种在出苗后75d左右,荚中籽粒即开始形成。整个籽粒形成期为45~50d,最初10d增重较慢,中期增重较快,后期又较慢。 4.3大豆植株的器官平衡 大豆植株的器官平衡是指地上部分各器官在生物产量中所占的比率。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晚熟品种的叶片、叶柄、茎秆、荚皮和籽粒在生物产量中的最优比例应为24%、9%、20%、12%和35%,即经济系数为0.35。早熟品种的茎秆比例应小些,籽粒比例应大些。大豆器官平衡反映了光合产物的转移分配和“源—库”关系。从栽培角度看,应当选择高肥水条件下生物产量高、器官平衡合理、经济系数高的品种,加之采用各种栽培措施,以较小的叶片、叶柄、茎秆和荚皮比率,取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大豆的经济系数是相对稳定的,但又是可以变化的。同一品种夏播的经济系数高于春播,在中等肥水条件下的经济系数往往比高肥水条件下高。不同品种同期播种,只要能够正常成熟,一般早熟品种的经济系数比晚熟品种高。 5.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 5.1自然资源 5.1.1水分 大豆吸收的水分有99%用于蒸腾作用,仅有1%被大豆植株体内利用,水使大豆保持正常的膨压,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使大豆生长发育顺利进行。据测定,公顷产量在1 065~3 900kg时,需水量为3 000~5 505t/hm2,在此范围内产量与耗水量近于直线正相关。 5.1.2热量 大豆茎、叶生长在地上部的空气中,根系生长在土壤中,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受到气温和土温的制约。大豆生长发育需要不断地吸收光能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又要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来满足自身需要,还要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这些生理活动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正常进行。同时土壤温度也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变化和根系的吸收。温度低、积温不足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光合作用、吸收作用、呼吸作用和生长发育,最终导致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下降。 5.1.3土壤养分 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但生产中大豆施肥较少,土壤养分不能满足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生产实践表明,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大豆产量显著增加。重视施肥,增加肥料投入,也能增强大豆的抗逆能力,使大豆受灾后的补偿能力提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