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知识讲解.pdfVIP

浅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知识讲解.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 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处于一个大的转型期,当前正处在 改革攻坚期和发展关键期,同时一些问题凸显和矛盾多发,一 些社会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舆论关注,在这个变化和发展的 交织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体的现代化,尤其是互联网 的日益大众化,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成为一些社会事件 的发起者、推动者和引导者,也成为某些人有意识炒作甚至掌 控的平台。在这个“ 人人都是记者”“ 信息爆炸” 的时代,急迫考 验着政府及各级领导干部的舆论引导、危机应对和公共管理能 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 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 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支持新闻媒 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 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果。” 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国际国内舆论格 局下,如何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 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课题。科学应对媒体、正 确引导舆论,事关党委政府形象,事关社会稳定。舆情应对能 力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舆情应对水平的高低 直接反映其执政能力的高低。如何提高舆情应对能力,是摆在 广大基层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在一些地区,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存在着不懂网络、不会上网、不会看论坛 甚至不会打字的情况。办公室的电脑成了摆设,有的基层干部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来看待网络,对网上的涉市或涉 县舆情毫不关心。如此无视和轻视网络,等于放弃了了解社情 民意的捷径、正面引导舆论的平台。一遇突发事件,往往不知 道如何运用网络及时发布真实信息,导致谣言占领网络阵地, 进而误导民众,甚至造成较大程度的社会危害。 一、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的特点   1、信息发布的直接性。互联网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它 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一个重要渠道,每个人都能 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网 民通过微博、论坛等渠道可以立即发表意见。另外互联网还具 有匿名的特点,多数网民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 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情绪,因此网络舆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实 社会的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了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念和情绪心 态。   2、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 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 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当一个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 立即在网络中进行意见表达,甚至有些网民在现场可以有一些 图片录音,这更大大增加了对一些人的吸引了,网民个体意见 可以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在网络上各种渠道的意见 可以迅速地进行互动,从而迅速形成强大意见声势。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网络信息和舆论内容的丰富性。每个网民所关注的事 件和现象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就导致了网络舆情的内容十分丰 富,任何人都可以发起主题进行讨论。网民分布于社会各阶层 和各个领域;因此主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 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民可以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预 先写好言论,随时在网上发布,发表后的言论可以被任意评论 和转载。由于网络的年龄、知识、行业、经历不同,网络舆情 的内容往往包罗万象,既有积极健康的言论和情绪表达,也有 庸俗化和灰色的言论及情绪表达,各种文化类型、思想意识、 价值观念、生活准则、道德规范都可以找到踪迹。   4、网络舆论的互动性。在互联网上,网民普遍表现出强 烈的参与意识。在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进行评论的过 程中,常常有许多网民参与讨论,网民之间经常形成互动场面, 赞成方的观点和反对方的观点同时出现,相互探讨、争论,相 互交汇、碰撞,甚至出现意见

文档评论(0)

189****1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