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视角下网络文学的读者接受论文.docVIP

主体间性视角下网络文学的读者接受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体间性视角下网络文学的读者接受论文 网络文学的读者在阅读时面对电脑屏幕阅读电子文档。由于传播媒介改变,接受环境发生变化,读者的接受心态也必然发生变化,所以网络文学接受呈现与纸质媒体印刷文学接受不一样的风貌。网络传播媒介给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平台,接受美学曾经指出的读者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下真正得以实现。在网络环境下,一方面借助网络交流的方式,接受者有更多机会与创 ___直接交流,接受者可以直接表达自己对作品创作的 ___,创 ___也可以直接向接受者阐释自己观点,并接受建议修改作品;另一方面,网络文本开放创作的方式,例如起点等站曾经尝试过的,提供一个开头邀请读者参与创作,读者可以根据之前的创作,设置情节、人物,影响作品发展,使得接受者与创 ___的界限不复存在,真正达到了接受与创作的互动。同时,网络传播的主体身份虚拟,没有了严格的审查制度,人人都可以有机会发表自己的创作,文学神圣的地位被打破,一些文字无风采、表达无新意、审美无价值,只 ___自己个体情感宣泄的作品进入接受者视线,这给了接受者更多选择自由的同时,也可能让接受者的阅读动机发生改变,从审美、娱乐转为宣泄、窥私,影响审美水平的提升。 著名学者张玉能在文章《主体间性与文学批评》中提出,主体间性理论文学批评 ___五组互动关系:作家与读者,作家与文本,读者与文本,社会(社会 ___与上层建筑)与作家、文本、读者,文学文本与文学批评文本[4]。本文从这五组互动关系出发,结合网络文学接受现状,重点对网络文学接受中接受主体、文本主体、创作主体的主体间性进行阐释。 接受者通过阅读与作品文本主体进行对话,达到对文本主体的理解、认知,这是文学接受最基本的表述。接受者主体与文本主体进行对话的意义不言而喻,德国接受美学的创始人伊瑟尔曾说:“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与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阐释学去发现的神秘之物。”[5]当然,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不是简单的揭示、 ___原文本 ___的主体思想,他必然会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情感、态度、价值观、前见等,对作品进行理解,文本向接受者开放,传达自身意义,接受者在对作品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反省自身,所阅读的文本成为接受者自我存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文本不是简单的被理解、阐释的对象,而是能与接受者主体进行对话的另一主体。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阐释学强调,阅读及其阐释过程不是对作品的简单的 ___和还原,而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作品和观赏者之间的“视界融合”。阅读之前, ___在自己的生活经历、阅读实践中积累了知识,具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和审美修养,这些会对阅读产生影响。阅读过程中,在想象、情感与理解等因素的参与下,作品的形象召唤读者,使其调动起自己的审美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甚至可以发现作品中原 ___未曾注意到的因素。为超文本阅读开先河的《S/Z》[6]就是最好的范例。巴尔扎克的短篇小说《萨拉辛》被罗兰巴特切成了561个阅读单元,罗兰巴特逐一对这些片段进行讨论,然后将原文碎片与讨论重组,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出篇幅远超原作的文本来。网络文学接受者在对网络文学作品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同样是带着他的情感、成见、同情心、性格禀赋以及他的价值体系等来进行审美的,但由于网络环境的特点,又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一方面,网络超文本的链接跳转使接受者可以更快捷地调动相关文本,挑起前理解,丰富自己当前的`认知,使他更容易融入当前文本所呈现的场景、意境;另一方面超文本常常伴随的 ___、音乐,非线性的路径指向,同时接受者努力降低前理解对当前阅读的影响的努力,会将接受者拉出当前作品。读者个体的复杂,显示网络超文本接受者对文本主体的解读、阐释是意义丰富、无尽的对话过程。在数字化环境下,接受者与作品文本的“视界融合”变得更为快捷。网络文本本身超文本、超链接的呈现方式和效果,便于接受者把文本内容、主题、寓意等与其他文本进行链接、融合,文本自身的独特性、封闭性更容易显示为文本间性。 创 ___与接受者通过文本建立对话,这是文学接受的必然要求。姚斯曾说“没有作品的接受者积极参与,一部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读者绝不是被动部分”[7]。创 ___总是身处某个特定的世界,并与这个世界展开交流,一方面创 ___接受特定世界的 ___,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创作以文本形式与世界建立起对话,通过文本与读者(包括其他创 ___)进行交流。创 ___带着自己的审美 ___去描绘自己所属的特定的世界的社会文化,并且力求描绘的直观生动,使读者得以透过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看到那个特定世界的真实文化景观,并建立自己的见解世界。福柯曾说:“ ___的作用是表示一个社会中某些话语的存在、传播和运作

文档评论(0)

187****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3054242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