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托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7 中国信托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中国信托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中投顾问《 2016-2020 年中国信托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到:在 信托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信托公司会逐步向差异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业务 上,在对传统的房地产信托和基础设施类信托业务进行精耕细作的同时,三类 信托业务有望受到青睐。 第一、财产权信托 2014 年 12 月 10 日,银监会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 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从认购主体来看,信托公司除按照净资产余额的 1% 认购保障基金外,购买标准化产品的投资性资金信托和财产权信托也由信托公 司认购;融资性资金信托则由融资方认购。从认购比例来看,资金信托的认购 比例为发行金额的 1%,对于信托公司的影响会比较大,而财产权信托的认购比 例为信托公司收取报酬的 5%,这对信托公司而言,压力相对较少。因此, 2015 年,信托公司可以着力拓展财产权信托业务,特别是在信托登记制度取得一定 进展和突破后,财产权信托有望取得比较大的发展。 第二、资产证券化 2014 年 11 月 20 日,银监会发布《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登记工作流程 的通知》,明确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将由审批制改为业务备案制,在备案过 程中,各监管机构应对合规性进行审查,但不打开 “资产包 ”对基本资产等具体 发行方案进行审查。这就意味着经过前期的试点,信贷资产证券化将成为常态 化的业务,信托公司应当抓住机遇,大力拓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截至 2014 年末,信贷资产证券化已经发行 95 单,规模达到 3846 亿元,其 中, 2014年发行规模达到 2800 亿元;基础资产也从传统的企业贷款扩展到租赁 租金、汽车贷款、基础设施收费权等领域;发起人也扩展到城商行、农商行、 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小贷信贷公司、邮 储银行等,可见,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潜力很大。 目前, 68 家信托公司中已有 30 多家具有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其中发 行过产品的有 19 家。 2015年,信托公司应当充分运用自身优势,在资产证券化 业务中进一步发挥主动性,使信托公司可以成为名符其实的受托人和发行人, 并借此有利时机,使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成为信托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利润 来源。 第三、证券投资类信托 截至 2014年末,证券投资类信托规模 1.85万亿元,占比近 14%,较 2013 年末证券投资类信托 10%的占比有较大幅度增长。这应该与 2014 年下半年以 来,证券市场回暖有一定关系。 在传统的房地产信托和基础设施类信托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处于转折 关口的信托业应当抓住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与渐趋繁荣带来的机遇,有所作为, 这对在证券投资领域有一定经验积累的信托公司来说更应如此。 证券投资类信托规模可能会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需要注意的是,证券投 资类信托也面临较大的风险,信托公司应当密切关注并积极加以防范。 中国信托行业主要发展趋势分析 中投顾问《 2016-2020 年中国信托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出未来 中国信托行业主要几点发展趋势: 一、 “私募债性融资 ”仍将是信托行业的主要业务类型 信托行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对 “融资类信托业务 ”的质疑。但需要注意的 是,信托行业之所以能发展到现在之规模,是与资金端与项目端的现实需求分 不开的。 从资金端来说,客户对具有较高预期收益固定收益信托,有着较为强烈的 资产配置需求。 从客户资产配置的图谱分析,固定收益产品也应在资产配置中占据主要比 重。 从项目端来说,国内各行业具有巨大的债性融资需求。 从信托公司自身来说,信托公司对于 “私募债性融资 ”具备较为丰富的管理 经验,以及客户、项目资源。 以上这些因素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私募债性融资 ”及固定收益信 托,仍将是信托行业的主要业务类型。 二、信托产品兑付 “常态化 ”或将成为现实 在 2014 年末,银监会与财政部共同制订并发布《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 法》。监管层明确指出,设立信托业保障基金的意义在于构建机构违约 “安全 网”,其对稳定信托行业具有其重要意义。 但也有舆论认为,这是对信托产品 “刚性兑付 ”的进一步强化。并将信托业 保障基金描绘为 “兜底基金 ”。应该说,这是对信托业保障基金的最大误读。 长期以来,将机构违约与产品违约混淆,已经成为困扰信托行业发展的重 要难题。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 “刚性兑付 ”,即信托公司应尽全力确保信托产品 兑付。并有人臆想出了一条产品违约即为信托公司违约、信托公司为了避免违 约即应该进行刚性兑付、如信托公司资金不足即应该申请股东或信托业保障基 金进行流动性支持的 “刚性兑付 ”线路图。 这样的臆想,实际上是对信托公

文档评论(0)

shidaihua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