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有“疑”,“疑”中学数学(43)叶根法[1].docVIP

让数学有“疑”,“疑”中学数学(43)叶根法[1].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数学有“疑”,“疑”中学数学 龙游县社阳小学 叶根法 内容提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所疑,才会学有所思、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可见,学生在学习中有疑是创新教育的起点。本文从新课时设疑;关键处敢疑;疑难处解疑;方法处巧疑;情境处愿疑;时间上能疑 关键词:质疑设疑 敢疑解疑 巧疑愿疑 能疑创新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科学史上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疑点开始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落地”这一疑点开始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没有细菌” 这一疑点开始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活动是从疑点开始的,进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及时捕捉学生中的疑点,适时解决学生中的疑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学习、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暴露出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地方,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其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教其有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新课时设疑。 学习新知识时,老师的设疑要根据学生好新、好奇等心理特点,抓住时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尽量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车间去年加工一批零件,结果10个月超产30%,照这样计算,去年一年可超产百分之几?”学生受“照这样计算”的干扰,按常规解为:30%÷10×12=36%。这时候我向学生明确指出这种解法不对。这时学生瞪大了眼睛望着我,好象要从我的脸上找出答案。我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并提示学生,“10个月超产30%”,这10个月实际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几?每个月实际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几?这时候学生的质疑就如饥似渴,而我们教师的释疑则如降甘露。在我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很快列出了正确的算式:(1+30%)÷10×12=56%。因为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印象更深。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另外,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提供充足的时空。在引入新课时,还要注意根据知识迁移规律,能以旧知识引新的,可在复习的基础上设问。又例如学习求圆锥的体积时,我先让学生复习求圆柱体的体积,在掌握求圆柱体的体积的基础上提问,如果把这个圆柱削成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时,你是否会根据这个圆柱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关系来推导出求圆锥的体积,怎样推导?在学生既感兴趣又欲要尝试时引入新课。 二、关键处敢疑 疑要设在关键处、要害处、重点初。抓住了关键,疑点就能迎刃而解,那么,这样才能使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呢? 首先应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因此,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 例如,在教学“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时,我出了这样一个计算题:“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是多少?”学生很快算出了结果。这时有一位学生“画蛇添足”似的说了一句“它的表面积和体积正好相等”。有些学生大笑起来,有些学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感觉,而这位学生感到很不好意思。正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马上抓住这句话问:“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吗?”有的学生认为相等,有的学生认为有错,产生了两种不同意见。我马上组织学生讨论,由于意见不统一,我有随机创设一个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让大家辩论清楚地认识到:虽然答案相同,但是表示意思不同,当然就

文档评论(0)

mmmtt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