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 0
- 0
- 约1.63万字
- 2021-01-22 发布
文档工具:
-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七年级下册期末文言文复习卷
文言文复习卷
《伤仲永》
一、给下列字读音:
隶( ) 扳( ) 谒( )
称( ) 泯( ) 耶( )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 )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 )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 )( )
三、翻译下列句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泯然众人矣。
四、下列句子中,对于仲永的才华,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五、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徽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六、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七、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
八、《伤仲永》一文中,交代仲永最终成为普通人的原因的句子是:
九、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之 于
忽啼求之: 环谒于邑人:
借旁近与之: 于舅家见之:
余闻之也久: 贤于材人远矣:
不能称前时之闻: 爱于人者不至:
卒之为众人:
十、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①邑人奇之:
②宾客其父:
③利其然:
④伤仲永:
1.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答: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答: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既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
答:“伤”是“哀伤”“感伤”之义。仲永,即方仲永,本文的一个“神童”。文章以“伤仲永”为题,写的是可伤之事,说的是可“伤”之道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为实例,说明:一个人有天分不足诗,唯有后天的教育与学习,才能让人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才能够真正成才。
4.你怎样理解文中的“泯然众人矣”?
答:“泯然众人矣”一句点明结局,痛惜之意溢于言表,发人深省。再过七年以后,是方仲永的第三个阶段,才能衰竭,成为了普通人
5.作者主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答:本文通过叙述方仲永因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