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隋唐五代文学.docx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隋唐五代文学.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第 PAGE #页共20页 第 第 PAGE #页共20页 中国文学史 袁)之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为什么说隋代文学具有过渡性质? 隋朝结束了四百年分崩动乱、南北分裂的局面,但它立国也仅三十余年,南北文学的合 流开始成为现实,例如南朝的文学较发达,在诗歌体式和表现形式上,为北方作家提供了可 资借鉴的方便。由于隋立国时间较短,所以只能是过渡性质。 隋炀帝身边虽然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明显地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 但真正有才华的优秀作家不多, 除虞世基外,其余作家着意于词采的华美和对仗的工整, 纯 粹是为作诗而作诗,沿袭梁、陈贵族文人以诗为娱的生活方式,所以,没有大批诗人作家, 因而也只能具过渡性质。 文学发展的走向未能明确,基本上维持着南北朝诗、文发展的局面,隋炀帝也曾企图以 政治力量来改革六朝以来的浮靡文风,可收效甚微。因此隋代文学也只具过渡性质。 什么是上官体?它的特点是什么? 上官仪是贞观诗坛的新秀,是唐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地位很高,所作应制诗以属对工 切和写景的清丽婉转而名噪一时。 上官仪的诗作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推进了一步,成为人 们模仿取法的一种新诗体,时人谓之上官体。 ⑶上官体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 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缺乏慷慨激情。 初唐四杰指哪四个人?他们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初唐四杰指王勃、卢照邻、杨炯和骆宾王四人。他们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都属于一般 文人中确有文才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他们的作品,反映了社会中、 下层一般士人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他们以才子齐名出现于文坛而崭露头角时,均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明确的 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是针对上官体的流弊而言的。 ⑶“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而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 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杨炯的《从军行》。 试论初唐四杰诗歌创作的特点。 四杰出现于文坛而崭露头角时,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 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这可以说是四杰诗歌创作的总体风格。 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诗中有一种壮大的气势,一种慷慨悲 凉的感人力量,而在创作中,他们较少受格律束缚。这一点在古体和歌行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特别是卢骆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宕流畅,神采飞扬,较早地开启了新 的诗风,如卢照邻的《行路难》,蕴含着强烈的历史兴亡之叹,其情怀不再局限于个人生活 而进入沧海桑田的感慨,进而思索人生的哲理,跨越古今,将世事无常和人生有限的伤悲, 抒写得淋漓尽致。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思路开阔,评说古今,抒发 感慨,以浓烈的感情贯注于对历史人生的思索中,使诗的抒情深化,带有更强的思想力量, 形成壮大的气势。七言歌行是七言古诗与骈赋相互渗透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诗体。 四杰的歌 行体以五、七言为主而夹杂少量三言的体式,本身就有一种流动感,骈赋中间的蝉联句式, 往往能使全篇的气势为之一振。句式参差错落,工丽整炼中显出流宕和气势,更适合表现他 们所追求的刚健骨气的抒情诗体。 中国文学史(袁)之隋唐五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袁)之隋唐五代文学 第 第 PAGE #页共20页 中国文学史(袁)之隋唐五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袁)之隋唐五代文学 第 第 PAGE #页共20页 四杰的五言律,常透露出一种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主要反映在他们的羁旅 送别诗和边塞诗中。于伤别之外,有一种昂扬的抱负和气概,使诗的格调变得壮大起来,如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又 如杨炯《从军行》:“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种激扬文字 的书生意气是构成其诗歌“骨气”的重要因素。 简述律诗定型在唐诗发展中的意义。 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馆阁生活使他们有时间琢磨诗艺,于诗律 方面精益求精,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故沈、宋之称,也就成了律诗定型的标志。 沈、宋完成的诗律,除一联中轻重悉异外,还要求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平仄相 粘,并把这种粘对规律贯串全篇,从而使一首诗联与联之间平仄相关,通篇声律和谐。 以确立粘对规则为声律格式的五言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实具关键性的 意义。它不仅完成了由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过渡,有易于识记和掌握运用之便, 而且具推导和连类而及的作用,是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如在五言律的基础上,推 导出一个近体七言诗的声律格式,如七律、七绝等。 简述馆阁体的形成及其

文档评论(0)

kunpengch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