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易考高频文言实词120实例(30-60) 高考复习(高三) .docVIP

高考易考高频文言实词120实例(30-60) 高考复习(高三) .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 共 NUMPAGES 页 高考易考高频文言实词120实例(30-60) 高考复习(高三) 31.过 本义是走过。 (1)动词 ①经过。如: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②超过。如成语“过犹不及” ③拜访,探望。如:可别过之。(《赤壁之战》) ④责备。如: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 (2)用作名词。意为“过错”“过失”。如: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B.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 32.何 本义是肩挑、肩扛。 假借为虚词。附虚词用法: (1)副词。有两种情况: ①用在句首或动词之前,常表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等。如: A.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B.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用在形容词前,表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等。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2)代词。表询问或反问,有几种情况: ①单独作谓语,表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等,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等。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东西)”等。如: A.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B.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作“操”的宾语,这里前置。) ③作定语,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之前,常用来表询问,可译为“什么”“哪”。如: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 (3)复音虚词“何如”“何以”“若何”“奈何”的用法: ①“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②“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如:何以战?(《曹刿论战》) ③“若何(何若、若……何)”和“奈何(何奈、奈之何)”用法相同,表询问怎么处置,可译为“怎么”“怎么样”“对……怎么样”“把……怎么样”等。如: A.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肴之战》) B.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33.恨 本义是怨恨。 (1)动词,意为“怨恨”。如:如: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 (2)名词,意为“悔恨的事”。如: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 34.胡 本义是牛下巴颏垂吊着的肉,也指兽类下巴颏垂下的肉。被假借为其它用法和意义: (1)名词,泛称我国古代西北方各个少数民族,即“匈奴”。如;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 (2)形容词,意为“任意乱来”。如成语“胡言乱语”。 主要被假借为虚词。附虚词用法: (1)用作疑问副词。表询问语气,可译为“为什么”“怎么”等。如: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察今》) (2)用作疑问代词。表询问,可译为“什么”。如: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胡以”即“以胡”,意为“凭什么”。) 35.患 本义是担忧、忧虑。 (1)动词。意为“担忧”“忧虑”。如: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名词。意为“忧患”“灾祸”。如成语“防患于未然”,又如: A.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B.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谋攻》,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危害”。) 36.或 为古“域”字,借为“惑”,动词,意为“迷惑”“迷失”。如: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军队没有向导,迷失方向,走错道路,落在大将军的后面。 主要假借为虚词。附虚词用法: (1)用作代词。有时分指它前面已经出现过的人或物中的一部分,有时泛指某人、某物或某种情况,可译为“有人”“有的”“某人”等。如: A.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B.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 C.或曰此鹳鹤也。(《石钟山记》) (2)用作副词。表不敢或不能肯定,可译为“或许”“也许”“可能”等。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3)用作连词。表两种(或以上)情况可供选择或者动作行为的交替发生,可译为“或者”“有时”等。如: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察今》) 37.疾 本义是一般的病。 (1)动词,意为“痛恨”“痛心”。如: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2)通“嫉”,意为“嫉妒”“妒忌”。如: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吴兵法》) (2)用作形容词 ①快。如: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②猛烈。如成语“疾言厉色”“疾风知劲

文档评论(0)

五里坝一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各类优秀文档与大家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