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嫌犯追踪.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工智能与嫌犯追踪 张田勘 人工智能(AI)已经广泛并且深入地介入人类的生活,其中的人脸识别技术更是渗透和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司法、刑侦(刑事鉴识)、电子护照及身份证、金融和保险业的自助服务、IT和网络的安全保护等。 近日发生的一件备受关注的案件,也体现了AI特别是人脸识别在警察破案中所起的作用。居住于中国杭州三堡北苑4幢的来女士于2020年7月5日失踪,6日家人报案,23日警方通报来女士已遇害,其丈夫许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从来女士失踪到破案,警方只用了18天时间,原因在于,警方动用了多种刑事鉴识手段,其中就包括AI技术。 杭州警方先后4次地毯式排查1万多平方米的地下车库和附近所有电梯井、水箱、窨井、储物柜、烟道、通风管道,查看近6000小时的监控录像,冲洗38车粪水,走访询问小区6幢单元楼、379户人家、1075位居民……在海量的侦查工作中,警务AI的介入加速了破案进程。 来女士所在的小区有内部监控96个、外围监控近千个,警方在调查中,需要查看、处理的数据量巨大,其中一些就需要AI来进行大数据研判分析。在AI的帮助下,警方判断化粪池可能存在相关证据,最终让真相水落石出。至于AI是如何帮助警方破案的,为了避免其他人模仿作案以及掌握更多反侦查技巧,警方未公布更多细节。 AI能介入刑事鉴识,监控录像功不可没。过去是举头三尺有神明,现在是举头三尺有监控。监控是对人和物的特征和行动的录像记录,但需要人工和AI去辨识。显然,此次警方利用的人脸识别技术中既有直接人脸辨识,也有间接人脸辨识。前者是要查看来女士的去向,后者是要辨识与小区有关的人员是否有作案的可能性。与案情有关的监控录像时长近6000小时,如果没有AI介入,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确定来女士的行踪和物证的提取场所的。对监控录像中大量的人物进行识别,也需要在AI的协助下完成。 但是,按照目前的人脸识别技术,即便有完整的正面图像,AI识别有时也会看走眼,更不用说没有头部和正面图像出现的画面,对于这些画面AI几乎毫无办法。因此,可以说,AI在来女士失踪案中起了作用,但还不够,需要警方以人工方式来进行进一步的人物识别,以确定来女士是否走出其居住的小区。 此次刑事鉴识的一个重要信息是,在三堡北苑4幢电梯监控视频中,有一帧只有下半身的图像。如果让AI来辨识这个图像,很难断定这个下半身影像是否为来女士。按照现有的人工智能算法,这种图像很容易被忽略,因为它没有人脸识别中的面部信息,甚至根本不具备任何面部特征。由于下半身的图像没有人脸出现,因此无法动用AI来辨别和确认,唯一的办法就是要靠人工(警察)来辨认。因此,从理论上分析,此次来女士失踪案,最大的可能是AI和人工结合进行刑事鉴识,并锁定来女士并未走出小区。 不过,如果监控录像中出现了来女士的面部影像,AI是否就能准确辨认出目标并且避免误判呢?这要从人脸识别的原理进行分析。 实际上,人脸识别即人脸图像匹配与识别,是把提取到的人脸图像的特征数据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特征模板进行搜索匹配,并设定一个阈值,当相似度超过这一阈值,就会确认匹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AI系统可综合运用运动跟踪、人脸检测、人脸识别、大规模人脸检索等技术,借助大数据平台,实现实时视频或离线视频的动态人脸识别、分析和处理,对嫌犯和在逃人员进行筛选、锁定。当采集到的面部信息与后端数据库进行比对,并确认达到阈值后,系统就会发出警告信息。 按照这个原理,在刑事鉴识中需要AI具有非常精确的比对率,否则就有可能引起误检和漏检,而误检率和漏检率也是评判AI是否靠谱的两个重要标准。误检是把无当有,如临床上AI把一张图片上的致密影像判定为肿瘤,这种误检当然会造成误诊,而在刑事案件中的误检会冤枉和误伤好人,并且会放走真正的嫌犯。漏检则是影像中有真正的嫌疑人但未检出。如果在监控视频的快速检索中出现了嫌疑人的影像,但被AI漏掉了,会让整个案件无解,即使有其他证据,也无法形成闭环的证据链来对嫌疑人定罪。 当然,AI的发展可以避免其短板,如对数据做某种更大范围的分布假设,但是这一方面可能造成误检,另一方面也无法保证不满足该假设的样本能被正确分类或预测。因此,AI也不可能把误检率和漏检率降到零。因此,需要AI和人工结合进行刑事鉴识。同样,在医疗、消费等其他领域,如辨别产品的真伪等,也需要两者结合。 即便是有规律可循的AI人脸识别,也会犯错。原因在于,人脸具有类似性,即便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但所有人的面部结构都相似,容易让AI误判。此外,人脸还有易变性,除了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面部特征改变外,还可以因为脸部的各种表情而导致同一人有不同的面部特征差异,而且从不同角度观察,人脸的视觉图像也相差较大。再加上光照条件差异(如白天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