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古街巷历史渊源研究.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扬州古街巷历史渊源研究 摘 要:是扬州建城2500年,扬州市为此展开了一系列城市保护和开发行动,其中也包括了扬州古城中星罗棋布的古街巷,对它们进行了系统地整理、修复、保护等工作,并将其中一些开发为旅游资源。借此契机,对扬州的古街巷地名渊源做了一次较为系统地整理归类,并从中探究出这些街巷的命名原则及其中出现的一些有趣现象,如讹误、交叉等,以希望对这些珍贵的城市遗产做进一步地了解并且知晓它们的保护现状。 关键词:扬州;古街巷;地名;命名;历史渊源 [项目名称:江苏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编号:15C150] 扬州建城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至恰好2500年。从古至今,凭借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发达的商业经济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无数风景名胜,形成了如诗似画、韵味悠远的古都风貌。而遗落在城市中星罗棋布的古街巷正是这一幅幅历史画卷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它们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扬州人。扬州街巷于人于市都很重要,因而需要对它们的历史渊源进行有益地研究与探索。 一、扬州古街巷的概况 扬州素有“巷城”之誉,在扬州老城区内街巷有592条,其中新中国建立前的老街巷就有506条,这些街巷宽窄不一,宽的会有20米出头,窄的却仅仅只有2米,逼仄的仅有70厘米,俗称“一人巷”。扬州街巷规矩中又极不规矩,长短纵横,或笔直交叉,或曲折蜿蜒,或互相连通,或首尾相连,或拐弯抹角,或误入死路,常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即使在热闹的市中心,也会有些沉寂不易发现的小巷子,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这些街巷就如同城市的血脉,扎根于一座城市,又抚育一座城市。扬州人至今还会传唱一些有关扬州街巷的民间歌谣,如“扬州城,巷子深,户对户,门对门,门里门外一家人……” 扬州的街巷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新城和旧城。扬州在历史上以小秦淮河为界,分为新、旧两城。旧城位于小秦淮河以西,建于隋唐时期。到了明清时期,大量的盐商通过运河来扬做生意,原本的旧城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盐商们便在小秦淮河以东大兴土木,渐渐地小秦淮河以东便发展为了新城。由于旧城是由历朝历代的官府设计规划而成,所以城中的街巷多平整方直。而新城则大多由盐商各自圈地建设,故街巷多呈现出曲折、幽深的特点。清乾隆皇帝南巡落脚扬州时,曾问太史秦恩复之父秦黉:“扬州有新旧两城,区别何在?”秦黉答道:“新城是盐商巨贾豪宅,旧城为读书人之所。”乾隆听后,为秦黉题写“旧城读书人”的匾额[1]。此后,旧城一带更是成为“名流咸集,文宴称盛”之地。从中我们便可以看出街巷命名的规律,相较于新城,旧城中街巷的取名更偏文学性,更具有读书人该有的文化气息。例如旧城中的代表街巷毓贤巷,又称太傅巷,因西段有教育生员的安定书院而得名,而毓贤即取育贤谐音,可见其中的文化寓意。 二、扬州古街巷的地名分类及溯源 在大体上抓住了扬州古巷的主要特征之后,本文根据这五百多条古街巷命名的规律,得名的由来及演变情况,将扬州古街巷细分整理为8类。 (一)与其他城市地名或地区有关 泰州路、南通路及盐阜路。这三条路用的是当年苏北行署驻扬州时所辖的专区的名称。泰州在扬州的东面,因而东面的就为泰州路;南通地处扬州的东南,因而南边的就为南通路;盐阜地区是革命老区,又位于扬州的北面,所以北边这条就为盐阜路。这三条路,铭刻着建国以后扬州历史前进的脚步。 (二)由历史名人、群体或官名来命名 李官人巷、雅官人巷、状元巷、探花巷、地官第巷、曹李巷、三元巷和苏唱巷等都有各自不同的典故。例如三元巷,就是为了纪念宋代扬州籍的三位状元吕溱,王昴和李易。地官第巷,地官为古代六官之一,《周礼·地官·序言》有“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之说,后世就以地官司徒作为户部尚书的代称,第是居住的地方,地官第的由来或许就是因为这里曾经住过户部尚书之类的官员。古代扬州是一个商业发达、富庶风流的地区,商业的发达进一步推动了当地文化的发展,当时盐商最风雅的休闲方式就是看戏。由于有这些富商的捧场,扬州戏曲也就成了当时最丰富活泼的文化形式,苏唱街也由此应运而生,成为姑苏优伶聚居之地。传说原扬州第一服装厂旧址就是当时的“老郎堂”,即梨园总局。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记载:“城内苏唱街老郎堂,梨园总局也。每一班入城,先于老郎堂祷祀,谓之挂牌;次于司徒庙演唱,谓之挂衣。”[2]至此,就以苏唱街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氛围极浓的戏曲圈子,推动了扬州戏曲的发展。 (三)与历史事件、活动或民间传说有关 渡江路、螺结丝顶、洪水汪巷、十八家巷、讲经墩、黑婆婆巷等。扬州街巷中命名与历史事件有关的多与战争有关。例如十八家巷,相传是元末明初,扬州城遭战火毁坏,人口凋敝,偌大的城也只剩下此处的十八家而得名。关于这件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