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管见.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管见 摘 要:随着现代文明的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应该是文化形式背后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传统艺术,而并非单纯的物质载体。该文在简要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和客体的基础上,对保护主体的责任目标进行了分析说明。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客体 责任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a)-0226-02 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有很多,例如由谢燕清发表的学术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基于保护层面的理念再建构》以及由李昕发表的学术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政府主导型抢救模式分析》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到了政府、社会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者在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简述了职责规范,但是国内的研究理论很少综合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观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的探究,对保护主体进行进一步分析,这是使实践失去本真的关键因素。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客体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 从哲学角度来说,保护主体是相对于客体来说的,对客体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的人就称之为保护主体。从传统意义上来看,将人类作为保护主体,将自然的、天然的物体作为保护客体,由这两者构成最基本的主客体关系。人类作为保护主体的重要原因是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强烈的意识概念,能够对保护客体进行充分的认识和实践。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人类需要借助范畴和概念的作用,将主体进行清晰的分辨,将其上升到能动主体,将非主体升华成被动的保护客体,进而通过概念作用,形成特征明显的主观世界、客观世界,人们能够在主观世界的引导下,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和改造,在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遵守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主体和客体的高度统一、完美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例如:传统的少林功夫,随着时代的发展,少林功夫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作为国内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少林功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社会和政府的保护。少林功夫最初是由少林寺内的僧人修炼的,属于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只有僧人才是少林功夫的继承者、保护者,但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少林寺以及少林功夫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残,少林僧人为了保护它也进行了激烈的搏斗,就比如说在文革时期,僧人采用转移、埋藏等方式,保留佛教经世流传的宝典、武功秘籍等。再加上新时期的发展,少林功夫和少林文化依旧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这就需要世人采取新的措施加以保护。 首先要求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利用行政力量和法律效应防止出现“少林功夫”侵权现象,如,中华人民工作国宗教事务局向多家媒体公开说明:任何盗用嵩山少林寺名称的少林功夫表演,都属于侵权行为;为了进一步保障少林寺以及少林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登封市政府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规定,将少林寺景区内部的不合法建筑和不协调建筑进行拆迁。其次少林寺自身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保护少林文化,如成立武僧团、出版少林功夫典籍,建立学校培养武术人才,积极参加国际武术文化交流,努力将少林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少林寺这则例子中,能够鲜明的发现,社会各界都投入到少林文化的保护工作中,政府、社会、高校、国际等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这是促使少林文化经久不衰的重要途径。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客体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是古代传统文化的再现。历史呈现的方式的丰富多样的、而历史文献大多是以文献形式存在发展的,后期人们对历史资料的认识大多融入了很多个人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个人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社会风气等的影响,同时社会信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和风俗,例如:国内云南大理的白族,作为国内众多民族之一,白族的存在和发展通过一种十分特别的方式——“绕三灵”,这是白族人民在长期农耕文明以及稻作习俗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风俗,“绕三灵”以娱乐族人、娱乐众神为目的,通过歌曲、舞蹈、祭祀等形式,记录民族发展历史、宗教进程、民俗形成、艺术积淀商贸活动等众多的传统民间活动,反映的本民族本土信仰、人际构成和真实的生活场景,是白族文化传承的核心。“绕三灵”的存在从另一方面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又一重要作用,即记录信息,弥补了历史空白,使历史更加切合实际和真实的生活。 再如一些神话故事、民间歌谣等都以特殊的形式记录着社会发展的某些信息,用口头相传的形式,对历史信息进行记录、继承,知道文字的诞生,出现一些史官,才开始用文字形式对历史进行记载,才使后人对古代有全面的了解。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是身份的象征;存在作为一个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