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官的程序伦理探究.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刑事法官的程序伦理探究 【摘 要】 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是司法公正不可或缺的两大要件,其中,程序正式是实质正义的保障,没有程序正义就无法真正实现实质正义。法官的程序伦理要求法官在司法审判过程中严格遵守正当司法程序的要求,维护法官的良好形象,坚持对程序正义的信仰,推动司法公正[1]。法官的程序伦理近年来受起了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强调,尤其是实际司法过程中出现的背离程序伦理的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讨论。刑事法官的程序伦理探究的是在法官在典型刑事案件中出现的程序失格现象,结合辽宁王成忠枉法裁判案件的二审分析了法官背离程序伦理引发的严重后果,并回答了作为一名刑审法官应该如何坚守程序伦理,维护程序正义,促进司法公正的问题。 【关键词】 程序伦理 程序正义 实质正义 司法公正 11月8日,辽宁王成忠民事枉法裁判一案二审在辽源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庭审只持续了48分钟,却在国内法律界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上诉人王成遭遇的司法不公得到了很多同仁的同情,徐昕律师慷慨成词和富有策略的辩护收获了很多好评,法官在庭审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违法法律程序的行为遭到了许多法律人士的质疑。由于缺乏对于案件事实和细节的把握,对于案件结局本次研究暂且不论,主要聚焦于庭审法官在庭审前的行为、庭审过程中的表现中突出的、得到证明的违反程序伦理的行为进行探讨,借助此次案件的分析,对我国法官程勋伦理的现状以及程序正义的实现进行探讨,以期能给司法公正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王成忠案件二审概述 (一)庭审基本情况。1月,王成忠案在辽源市西安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法院认为,王成忠作为审判长在郭永贵诉郭长兴合同纠纷二审案件中故意对应当采信的证据不采信,对应当调查核实的事实不予调查,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判决王成忠民事枉法裁判罪成立,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被告人王成忠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上诉由辽源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并于11月8日公开审理。由于案件性质和社会关注度的特殊性,此次庭审采取了网络直播的形式,本意在于公开公正地司法,然而庭审结果却不尽人意。整个庭审过程只持续了48分钟就由于司法程序的失范和上诉人王成忠的情绪过于激动而宣布休庭。 (二)辩方与法官争议的焦点。纵观整个庭审过程,辩方与法官争议的焦点在于司法程序的正当性:法官认为此次庭审,从庭前会议到正式庭审,都是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解释的规定展开的,不存在程序上的失格,没有程序违法;而辩方则表达了对法院违反法律程序进行庭审的强烈不满。这种程序违反主要是体现在法院该申请异地管辖而不申请,相关人员该回避而不回避,法官对于上诉人回避申请的驳回严重违反法律程序以及法官违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法官和律师相互关系维护司法公正的若干规定》在提审时要求上诉人更换律师等方面。 二、王成忠案中法官违背程序伦理的表现——对程序正义的破坏 法官是司法程序中的裁判者,作为裁判,本身必须严格遵守正当程序的规定。试想,作为裁判者的法官一旦违背正当程序,所做出的的判决结果难以使当事人信服。更为关键的是,程序正义一旦缺失,会造成人们对司法公信力的怀疑和法律权威性的质疑。在王成忠案件的二审过程中,法官对于司法程序的无视和对正当法律程序的破坏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庭前会议程序的破坏。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庭前会议规程(试行)》对我国的庭前会议制度做出了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刑事案件,对于证据材料较多、案情疑难复杂、社会影响重大或者控辩双方对事实证据存在较大争议等情形的,可以决定在开庭审理前召开庭前会议。”[2]我国的庭前会议主要解决的是“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可能导致庭审中断的事项”[2],庭前会议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预先解决程序性问题、预先处理证据问题、组织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调解和刑事和解”[3]。程序性问题包括了确认合议庭人员、管辖权异议、回避申请等问题。在王成忠案中,辽源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庭前会议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包括:(1)没有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及具体人数;(2)对于上诉人及辩护人提出的自行回避要求和回避申请没有严格区分,导致在庭审阶段无法处理上诉人的回避申请。第二个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师辩护律师利用法官的疏忽营造了对于上诉人有利的诉讼策略,第一个问题则具体体现了法官程序意识的缺失。辽源市法院在庭前会议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庭前会议的“程序失灵”[4],表面上符合程序正义的规范要求,但实际上没有发挥出庭前会议应发挥的功能和作用。 (二)对回避制度的破坏。在庭审过程中,法官对于司法的正当程序的破坏在一个细节——驳回上诉人及其辩护人的回避申请——中充分展现出来。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1条规定: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