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补充资料36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中体.docx

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补充资料36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中体.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 2018 届高 三历史补充资料 ---36 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 —— “中体西用( word 版) 真题研究:全国卷选择题命题语言分析——“中体西用” 一、“中体西用”的概念分析 (一)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 当今学术界通常认为“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指的是以儒家文化 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文思想等。 “中 体西用” 论的持调者既看到了清王朝变的一面, 同时也坚持清王朝的不变一面。 他们认为学 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及文教举措才能更好的维护清土朝的封建统治。 “中体西用”论最初提出是在 1861 年,冯桂芬在《校那庐抗议》一书中 主张“以中国 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冯桂芬首创出“中体西用”式学习西方文化是开 风气之先的创举。 1896 年 4 月,沈寿康真正的把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准确的表述出来, 他说:“夫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为华人计,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孙家鼎和梁启 超也都使用这一说法来表述中西文化融合观。 1898 年春,张之洞立足中体西用的政治文化立场,撰成《劝学篇》 ,既批守旧派不知变 通漠视西学, 又批维新派不知国本动摇儒教, “绝康梁并以谢天下” ,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政治 态度和文化原则; 在总结洋务运动经验的基础上, 吸收早期改良派及其他洋务派的思想, 集 中阐释了已经流行晚清社会 30 余年的“中体西用”论,成为“中体西用”论的集大成者。 (二)晚清社会变革中的“中体西用” 1898 年 6 月,光绪皇帝颁布 “明定国是”诏,宣谕“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 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各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 求,, 以成通经济变之才。这样, “中体西用”已作为晚清实行维新变法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政策 而颁示天下了。 清末改革运动中也浮现出 “中体西用” 的影子, 清末立宪改革是在社会危机刺激下产生 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的主导者和参与者是清统治阶级的成员, 他们的地位、 思想、目的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超出“中体西用”的界限,这时期的“西用”已经深化到学习 西方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中体西用”中的“西用”更加深入。 (三)民国时期的“中体西用” 民国建立后,关于中国近代文化的建构,人们依然沿袭 着“中体西用”的模式。比如, 1 / 6 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 2018 届高 三历史补充资料 ---36 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 —— “中体西用( word 版) 袁世凯在任民国大总统期间,谈到“体用”关系时说 : “西儒恒言,立宪国重法律,共和国 重道德。顾道德为体,而法律为用” 。袁世凯之后,其继承者也念念不忘“中体西用” ,并将 其视为统治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武器。孙传芳主张“中学为精神,西学为辅助” ;吴佩孚认 为,治国者应该以“内圣为体,外王为用” ,军人应该以“忠孝为体,顺逆为用” 。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国国民党及其南京国民政府,其立国根本与精神支柱也没有脱离 “中体西用” 。 20 世纪 30 年代,国民党先后发起了旨在提升民族精神的新生活运动与增强 国家实力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蒋介石指出,前者是体,后者是用。 他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新生活运动二者实相为表里,故必须相辅而行。盖新生活运动 为民族的, 为修身的, 着重于道德与精神方面为主,实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体。 而国民经 济建设运动为民生的,为生产的,着重于行动与物质方面为主,实亦为新生活运动之用。 贺东建在《晚清社会变革模式——“中体西用”析评》中指出, “中体西用”模式在中 国近代史上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1. 人们在思想上开始由“传统”向“现代”嬗变。 洋务派主张的‘中体西用”在理论上 已确认了西学的优越性和合理性,这也等于承认中学的不足,还有待于西学补充,从而‘礼 义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绝对权威地位开始受到了动摇。 2. 动摇了僵化的传统教育体系。 洋务派主张教育要务实, 倡导益智救亡的教学宗旨。 洋 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如湖北自强学堂、 广东水陆师学堂、 农务学堂等, 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 经文之学,增加西方的算学、绘画、矿物、医学及声、光、化、电等西艺。派遣幼童出国留 学,培养精通西艺的专才,这些教育变革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3. 引起了晚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在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中,如 70 年代开始举办 的轮船、电报、纺织、煤炭、采矿和冶炼等民用工业企业。都普遍采用雇佣劳动,他们不仅 大量招募雇佣工人,而且以私人投资为主,产品计价出售,有明确的获取利润的目的,进行 的是商品生产,企业明显具有着现代资本主义的生

文档评论(0)

135****4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