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系列主题班会高中生的人际交往.ppt

心理教育系列主题班会高中生的人际交往.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职生的团体心理 一、 群体的含义和分类、 1 、含义:群体是指一群人在同一范围 与目标的指引下协同活动而形成的一 种组织。 请同学举例说明: 我们生活中的群体有哪些? 2 、 分类 初级群体 血缘群体:家庭、民族 地缘群体:村巷、街巷 有组织群体 政治群体:国家、政党、军队 群体 次级群体 集群 经济群体:工厂、商店、公司 文化群体:学校、社团、业余小组 无组织群体 听众 公众 二、 中职生的群体心理 (一)同年龄团体在中职生心理发展中 的作用 1 、有助于中职生社会化过程的顺利完成 2 、 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 (二)中职生的正式和非正式团体 1 、正式团体: 班集体、团集体、课外活动小组 2 、非正式团体 特点: 1 〉交往频繁,感情融洽 2 〉志趣相投,行动一致 3 〉核心人物能量大 4 〉有不成文的规范、 (三)团体对中职生个体行为的影响 1 、 从众现象 ( 1 )含义: 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或 行为而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即“随大 流”。 ( 2 )原因: 1 〉 群体的认同感 2 〉 群体的归属感 3 〉 群体的压力 2 、 偏离现象: 背离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中职生人际关系的心理调适 一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1 、影响人际吸引力的因素 ①仪表:人际中的第一印象。 ②能力与特长。 ③相似性:年龄生活背景、个性、兴趣、价值观。 ④互补性:互补关系。 ⑤接近性:地理、接触频率。 ⑥满足度 2 、 影响人际知觉的社会心理因素 ①晕轮效应: P112 晕轮效应 是指 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 个特征而转化到其他一系列有关特征,即 把知觉到的特征泛化到未知觉的特征,从 而以偏概全。 ②优先效应(第一印象) 优先效应 是指初次对人知觉所形成的印 象往往最为深刻,并对以后的人际知觉 起主导性作用。 ③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 是指用成规旧习去套用人 像、群像、人对社会、群体的印象先 为主,并难以改变。 二、 人际交往的几种基本态度 基本理论 : 美国心理学家(爱利克 . 伯奈)认为大 多数人的心理失常实质上是日常交往行为 中交往态度的失常,根据人对自己和对他 人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可分为四种人际交 往模式。 四种人际交往模式 1 、我不好 — 你好;我不行 — 你行。 —— 心理自卑者与他人的交往关系模式。 2 、我好 — 你不好;我行 — 你不行 。 —— 心理自傲者与他人的交往关系模式。 3 、我不好 — 你也不好;我不行 — 你也不行。 —— 悲观厌世者与他人的交往关系模式。 4 、我好 — 你也好;我行 — 你也行。 —— 正常人与他人的交往关系模式 。 三、中职生常见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 一 > 表现: 1 、 恐惧心理 6 、自傲心理 7 、 嫉妒心理 8 、 逆反心理 2 、 自卑心理 3 、 孤僻心理 4 、害羞心理 9 、 猜疑心理 10 、敌意心理 11 、干涉心理 5 、 封闭心理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