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一般条款规定:附加案例.docVIP

工伤认定一般条款规定:附加案例.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所谓工伤,其核心在于伤害“与工作相关”。因此,如何诠释这种“相关”,是现代工伤立法的关键问题:它直接左右着立法保护的实际维度与具体边界,决定着工伤判定的要件构成与量化标准。比较法上,各国多采一般条款对这种相关性做出基础性界定,或选用高度抽象的“工作上”表述(如日本),或进一步将其具体化为若干要件或要素,并在各要件(要素)的组合中构成基础定义(如英国及美国各州)。法院则会以此定义为出发点,在解释中发展出若干工伤认定的具体标准。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并未沿袭这种通行做法,而是采全面列举方式,以第14—16条描述的12种情形为边界,分别在肯定、扩展、否定三个维度上,划定工伤保护的法定范围。这种立法模式的好处是:类型清晰、要件明确、简单具体、便于把握,有利于提高办案效率;同时,可以给法官更多明确的指示,有助于制约其自由裁量,实现司法判决的统一性与确定性。但其缺陷也非常明显:即便是最有远见的立法者,也无法通过列举方式在法规范中穷尽所有社会生活事实。任何一种严格列举,都很快会被生活所抛弃。一旦遇到列举时考虑不周或未能预测的新情况、新问题,导致有限列举供给不足,或比照适用列举将有违常理甚至伦理时,司法裁判将陷入困境。此时,《工伤保险条例》总会成为舆论抨击的对象。比如,第14条第6项(上下班途中工伤)的保护范围限定为交通事故,若伐木工人下班后,从林场走回住所的途中被林间毒蛇咬伤,就不能算工伤。而被蛇咬伤本来就是野外作业经常需要面对之特殊职业风险,属业务内在(常伴)风险之现实化,不管在工作关联上,还是在现实保护必要上,均远超普通交通事故,却因交通事故之限而无法获得工伤认定。又如,本为方便疾病救济而设的48小时条款(第15条第1款第1项),也常因要件设定上的宽、狭偏差而备受抨击。除此之外,暴力侵害条款(第14条第3项)也常因报复性侵害的时间是在下班之后(非工作时间),而无法给予受害者工伤保护。当面对在家办公、自由办公等新兴工作模式时,这种僵化列举所表现出来的尴尬与无力将更为明显。   一、解决问题的出路:   产生以上困境的根源,除了诸项列举本身的不完美之外,更多源于它们在立法及适用上的孤立性定位——各单项列举无法单独应对不断变化且错综复杂的工伤现实。若再加上特定的政策性倾向,情况还可能更糟,至少难免有所偏移。   为弥补前述列举之漏洞,矫正其偏移,我们可考虑借体系思维做出突破——在工伤保护的范围上,构建起一种内在的、理性的互动与支撑,将有限的立法资源联结、整合起来,共同应对现实的挑战。首先,这一互动需有一个扎实、稳固的基底。在方法论上,这个基底当具备一般条款之基本性质,使既有列举能借蕴藏其中的价值、原理彼此沟通、调和,并蔚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其建构,当先从工伤制度的目的与价值(内部体系)出发,并以其为指引,追寻工伤之事物本质及其内在各要素互动、互补构成的动态系统,再将它梳理并汇聚成工伤判断的基础构架、范围及标准,最终通过一般条款的形式输入规范体系(外部体系)。   作为基底,该一般条款沟通着工伤保险制度之内外双重体系,是化解前述目的与手段、规范与现实间的矛盾,实现工伤立法中事实、逻辑与价值之统一的关键,也是拓展其“体系效益,保障法律自治、自洽和自足,强化法律约束力和安定性”的关键。一方面,它可作为开放式兜底,以其特有的延展性与包容性,填充有限列举的疏漏处,扩展政策性限定的过狭处;另一方面,它也可化为标尺,用以衡量既有规范列举相对于制度本旨的偏移及程度,再参照该标尺,谨慎调整这些规范的实际适用,以解释学方法妥善裁剪其超出政策性必要的过宽之处,提高其与既有体系的兼容程度,使政策性与体系性的结合成效达到更优。   二、体系建构:从制度目的、事物本质到保护维度   (1)从目的到本质   体系建构起始于目的与价值的追寻,尤其是在历史中追寻。在此,我们的任务正如富勒所言:首先,应查考这一制度的(普通法)前身是什么;其次,拷问它(前身)未能加以救济的损害和错误是什么;第三,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运用的措施是什么;第四,这种措施的真正道理是什么。在考虑完所有这些因素之后,我们的任务将转向如何做出最有利于制止损害并促进救济的解释。   工伤制度的前身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典侵权法,即雇主仅需承担过错责任,单纯的事故应被留置于损害出现之处,由劳动者自行消化。然而,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能够被证明的雇主过错日见稀少,而无法回避的工作风险逐渐成为工伤事故的主流。如果一直沿用侵权法理,让无辜的劳动者成为工业发展的牺牲品,显然有违人们心中的正义理念。这时,作为补救,德国、英国、美国等纷纷开始以雇主责任法的形式调整风险分配,废除共同雇佣法理,限制雇主抗辩,引入雇主替代责任和雇主方过错推定,等等。但这些努力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引发了大规模的诉讼爆炸,不仅威胁到企业内部的和平,还进

文档评论(0)

阳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