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比较阅读以下两首诗歌,回答1-2题(6分):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①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引水行
[唐]李群玉
一条寒玉②走秋泉,引出深萝③洞口烟。
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④。
【注】①赧郎,指冶炼工人。赧,原意为因羞惭而脸红。②寒玉,之引水用的竹筒。③深萝,浓密的藤萝。④潺湲,指流水。
1、两诗开篇都着一“烟”字,分别指什么?结合诗句谈谈各自的艺术效果。(2分)
【参考答案】
《秋浦歌》中的“烟”实指冶炼时升起的滚滚浓烟。“红星乱紫烟”形象地写出冶炼工人劳动时火星四溅、浓烟滚滚的壮丽场面(1分,写出指代对象得0.5分,写出艺术效果得0.5分);
《引水行》中借“烟”比喻引水时洞口的水汽。诗人巧用比喻,含蓄生动地描绘了引水工程的独特精巧。(1分,写出指代对象得0.5分,写出艺术效果得0.5分)。
【命题意图】
本题的设计基于《考试说明》中古代诗文的“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这个考点。能力层级为D级,考查学生鉴赏评价的能力。
题目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两个“烟”字的理解,体会两首诗歌在写法上的不同特点。李白之诗实写眼前之烟,场面壮丽;李群玉之诗虚写洞口之水,含蓄生动。两诗手法迥异,风格不同,但各有意趣,各具特色。理解好两个“烟”字的指向,是理解两诗艺术特色的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2、《秋浦歌》中的“歌曲动寒川”和《引水行》中的“行人头上过潺湲”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请任选一句,结合全诗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歌曲动寒川”写出了冶炼工人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的动人场面。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反而使他们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这样的场面给诗人以强烈的内心震撼,表达出了诗人对眼前的辛勤工作的劳苦大众的由衷的钦佩之情。
“行人头上过潺湲”写诗人看到新奇的引水工程,怀着浓厚的兴趣,沿着竹筒的走向,直往前行,虽然看不见流水,却从声音感知到它从行人的头顶经过。潺潺流水,像从天上流下。表现出了诗人此时此刻的欢欣喜悦之情,感叹这样一种自然与人工并造的诗意的结合,由衷地表现出诗人对百姓的创造性劳动的赞叹之情。
(分析出人物活动描写的特色得2分,分析出诗人倾注的情感得2分,意思对即可)
【命题意图】
本题的设计基于《考试说明》中古代诗文的“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这个考点。能力层级为E级,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考查。
题目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立足于两诗的最后一句,结合全诗体会两位诗人在描绘劳动场景是所体现出的不同感受。既要把握诗歌的形象特点,又要挖掘诗人的思想情感。回答问题的切入点应该在于要读出两诗人物活动的对象的不同,李白是站在场外,以第三人称角度观察工人活动,描绘工人活动的场景;李群玉则亲历其中,以第一人称角度探索引水工程的新奇神秘,暗自赞叹欢喜。
【命题综述】
从浙江省近五年的语文高考试题来看,新课程实施前后,诗歌鉴赏这一板块的命题方式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依然保持了选材新、考查方式稳定的特点。具体表现为:2005年选了李白的词,第一题考查炼字,第二题考查作品内容;2006年选了无名氏的元曲,第一题考查意象,第二题考查思想感情;2007年选了唐的诗、金的词和元的曲进行比较阅读,第一题考查意象,第二题考查艺术特色;2008年选了金代王寂的诗,第一题考查用典,第二题考查内容和技巧;2009年新课程试题中,这一板块选了元朝王旭的一首词,第一题考查炼字,第二题考查手法和情感。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设计了本套试题,本套试题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选材新颖。浙江省自主命题以来,在诗歌鉴赏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一直都有很强的创新色彩。比如2005年选取了李白的词,2007年将唐的诗、金的词和元的曲进行对比,2008年选了金代的诗,2009年选了元朝的词。选材上可谓是不拘一格,力求突破。因此,我们在选材上做了认真筛选和细致甄别。最终选取了两首唐诗中比较少见的描写老百姓生活劳动场面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尝试。
二、设问合理。本套试题中的两个问题秉承了浙江省历年来问题设计的稳定性,第一题考查炼字,第二题考查思想感情,符合浙江卷一贯以来对诗歌鉴赏的能力要求。两个问题针对性强,都有明确的落点。考点较为全面,契合2009浙江省语文考试说明中对古诗文阅读的考查要求。
?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妊娠期糖尿病诊治指南(2025).pptx
-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xin.docx VIP
- 2024年中国自行车行业调查报告-美骑网&京东.docx
- 第5讲《块头大不等于强》教案核心素养.pdf
- 年产5000吨高纯五氧化二钒和30000立方米钒电解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拿地.doc
-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pdf VIP
- 肝移植供体护理常规.pptx
- BJS202405食品中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等化合物的测定.docx VIP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脱式计算题.docx VIP
- DL_5190_3_2019_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_第3部分_汽轮发电机组.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